麥克阿瑟: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2019-10-28     熱血灑南疆

作者:書劍飄香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69周年紀念日。

​1950年的10月25日這一天,一支帶著黑鐵山起義基因的部隊,在三千里江山的朝鮮,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

這一天,被毛澤東主席命名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1937年12月26日,在淄博境內的張店區發生了意義重大的黑鐵山起義,黑鐵山起義主要的負責人,就是山東淄博周村北旺村走出的馬耀南。

近日,中央電視台8套熱播的電視劇《一馬三司令》,反映的就是起義的前後經過。

馬耀南(1902──1939),漢族,山東省長山縣第三區(今淄博市周村區北郊鎮)北旺莊人。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後,他看到國土淪喪,民眾倒懸,便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革命。1937年12月,他同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同志一起領導了著名的黑鐵山起義,擔任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行動委員會主任(相當於司令員),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司令員。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7月22日,在桓台縣牛王莊突圍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

118師就是從黑鐵山起義走出的英雄部隊。

陸軍第40軍118師,被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王牌師,有暴風雨部隊的美稱,解放戰爭期間,在白山黑水之間叱吒風雲,是東北野戰軍的5大主力師之一,為了共和國的解放,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

​該部是以當年的長山縣黑鐵山(現張店區中埠鎮)起義組成的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5軍為基礎組建的,黑鐵山起義部隊被命名為八路軍山東縱隊3支隊時,由起義領導人之一的紅軍將領廖容標先後帶領兩個主力團隊加入在淄河流域發展的4支隊,後發展為魯中軍區老1團和老2團(時開國中將吳瑞林任團長、開國少將李伯秋任政委、爆破專家王鳳麟任副團長)。

在抗日戰爭期間,118師的前身魯中軍區老二團,曾在魯中沂源縣石橋被擊斃的步兵第54旅團長吉川資。

抗戰勝利前夕魯中軍區老二團,編為八路軍山東野戰軍第3師,搶占東北時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第7旅(後改為師),1949年平津戰役後,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40軍118師。

魯中軍區老二團是山東八路軍的絕對主力,也是火力、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抗戰勝利後,在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政委羅榮桓(當時,中央決定羅榮桓任東北民主聯軍政委,林彪為司令員)主持策划下,魯中軍區政委羅舜初(開國中將,後來是東野三縱政委、40軍首任政委,開國上將韓先楚後來為三縱司令員)帶領整個魯中軍區老二團等一批主力部隊奔赴東北。

在天寒地凍的東北戰場,由魯中老二團改編的7旅(後來的118師)也是名不虛傳,是旋風部隊三縱(40軍)的絕對主力。「7師打,8師看,9師圍著山頭轉」,這是當年3縱內部流傳的順口溜,意思是7師是主力,攻堅打硬仗當主角,8師、9師不是主力,只能打援、警戒當個配角了。

​縱橫黑土地,7旅(師)作為3縱(後來40軍)的排頭兵,在白山黑水同8師、9師打了一個個經典之戰,3縱成為讓國民黨兵膽顫心驚的「旋風部隊」。

東北作戰史這樣記載:該師(118師)戰鬥力頑強,作風彪悍,戰鬥積極性高,有朝氣,善於夜戰及爆破,兼備野戰運動與城市攻堅,為東北頭等主力師。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批批像118師一樣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部隊,懷著對共和國的無限忠誠,憑著中華民族的戰鬥意志,前赴後繼,浴血奮戰,讓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在抗美援朝殘酷3年鏖戰間,在數次絞殺戰、絞肉機般的戰役中,志願軍一批批像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等「王成式」的戰士,用血肉之軀戰勝了用鋼鐵武裝起來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把美國人打回了「三八線」,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軍隊的神勇、中華民族的「萬眾一心」,新中國向世界秀出了「戰無不勝」的大無畏精神。

從此,世界對新中國、對中國人刮目相看。

從美國著名將領「五星上將」(相當於元帥)麥克阿瑟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前後的態度看,就說明了抗美援朝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巨大作用、影響力。

​當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占領平壤後繼續北進時,他在聽說中國軍隊有可能參戰時,輕蔑地說:「若他們參戰,那將是一場大屠殺!」

而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期間,有記者採訪麥克阿瑟將軍,他向印度人調侃地說:「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一定有病!」

抗美援朝這一戰,為年輕的共和國周邊,打出了30年的和平環境。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萬歲,那些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志願軍勇士們永垂不朽!

向那些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為新中國樹立形象、樹立權威而付出巨大奉獻和犧牲的老兵們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DlpKG4BMH2_cNUgdc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