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萬物生長此時,
皆清潔而明凈,
故謂之清明。
禮敬先輩,緬懷故人,寄託哀思。清明節承載著人們對逝去故人的思念,對禮俗社會人倫情感的尊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
與往年不同的是,一場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生活的正常節奏。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一些逆行勇士倒在戰「疫」一線。
他們中,有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有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公安幹警,還有用真心真情幫助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社區工作者。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布公告,決定於今天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在此期間,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10時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
旗幟齊降,警報齊鳴,民眾齊哀。這是一個國家對英烈的最高敬意,這是14億國人對逝世同胞的無限追思!
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英烈之所以永垂不朽,正是因為他們不僅守護著萬家燈火,還守護著全社會的精神脊樑。
烈火濃煙,廢墟湍流,他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踐行信仰。他們的身影雖已遠去,但精神卻長存不朽。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沒有人生而偉大,只是有人作出了偉大的犧牲。
在每一個挺身而出的時刻,在每一個出生入死的地方,英雄始終是人們歲月靜好的堅強底座。那從容應對危險的背後,是初心與使命的堅守與執著;那一片赤誠之心背後,是一生無私的飽滿許國情;那「最可愛的人」的讚譽背後,是甘灑熱血寫春秋的動人情景……他們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
清明時節,鮮花寄哀思,松柏護英靈。
向抗擊疫情英雄致敬,為全國遇難同胞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