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人嫌農村人邋遢小氣,農村人嫌城裡人擺譜能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了。即便是過年,也喜歡球在家裡,情願宅著,也不願和親戚之間來往過多。
正月的時候,串門對於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煎熬,一些親緣關係靠著年貨和父輩關係維持,顯得有些「勞民傷財,虛情假意」。按照常理來說,親戚和我們有著血緣關係,應該更加親近才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怪的情況呢?
我們今天討論的話題是: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大都越來越反感親戚?
原因一:無意義的社交活動
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日益淡漠,親戚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少,從而導致逢年過節親戚相聚成為一種負擔,去又沒什麼話說,不去又礙於親戚關係不好意思。
由於見面不多、疏於溝通,使得年輕人大多與親戚間交往不多,關係稍顯生疏。親戚間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不是因為血脈關係存在,互相之間的情感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加深感情。
原因二:飯桌上的疲於應付
在不多的見面時間裡,來自長輩的各種問候,十分容易讓年輕人感到窘迫和懊惱,而不是被關心的溫暖,漸漸地產生牴觸。比如學生,要面對親戚關切的所學專業、是否戀愛、和他人所在大學的對比;在社會打拚的年輕人,要面對親戚關切的是否有對象、工資是多少等等。
而親戚之前的盲目攀比,也成為利益至上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人的不同對待,使得許多年輕人對此非常不習慣,卻又不得不忍耐下來,違心的笑臉相迎,最終導致他們對親戚關係產生了厭惡的情緒。
原因三:價值觀的明暗衝突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兩代人的價值觀產生激烈碰撞。年輕人接觸的新鮮事物很多,讓親戚們很難接受。少數年輕人受自由觀念的影響,存在丁克一族、同性戀、終身不婚不娶等現象,在上一輩親戚口中,這就是心理有問題。
好大學成了將來一定有出息的敲門磚,而學習差註定了將來一事無成。創業、自由職業者、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放棄穩定工作的人,在親戚們眼中全是「不務正業」、「沒正事兒」。
原因四:道德上的教育缺失
說完客觀因素,還要從主觀找原因。現代社會沒了以前禮義教育,早已不明白什麼是忠、孝、禮、智、信,只重利益,每個人都只顧自己感受和好處。確實,上一輩人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名聲,而下一代人完全活在自己世界裡,他們不會顧及別人或者大家。
所以現在國家規定小學生必須要學習國學,尤其是孝道、禮儀,通過學習經史子集,培養孩子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但是很遺憾,經過應試教育洗禮後,產生的大多是只知道學習而道德觀念缺失的學生。看過一則新聞,一名211大學的學生,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還若無其事的在自習室里做數學題......
年輕人和親戚們之間的衝突,小了說是談不到一塊去,大了說是文明矛盾在這個社會的急劇變化。可以想像,一旦父母老去,這代的年輕人再不走動,那麼城裡的孩子將不能見到鄉下的來客,鄉里的孩子也很難找到血緣的紐帶作為進城的理由。
歲月如梭,有著血緣關係的一群人,隨著時代的發展,變成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好幾群人。
親戚是個群體,有讓人討厭的,也有讓人感到溫暖的。無論如何,人們都不能捨棄親戚之間這份難得的親情,畢竟血濃於水,人多力量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