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海淀家長有多恐怖?跟他們吃頓飯就知道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大概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請兩對畢業於名校的海淀夫妻吃飯,飯桌上這兩對學霸父母談論的話題從史丹福的算法課,到霍普金斯的基因組課,再到政史地生各領域高端知識,讓作者大呼可怕。而學霸家長家的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4歲。6歲的小男孩看的是英文原版《How it works》,而4歲的小姑娘看的則是,適合8歲以上孩子的讀的諾貝爾獎科普動畫片《平博士密碼》,更可怕的是這個小姑娘進門沒多久就談起了核聚變。總之就是這兩對學霸家庭,對作者夫妻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碾壓。
看著快兩歲還只熱衷於扔東西的優米,身為海淀老母親突然覺的亞歷山大,隨手就將這篇文章發到了家庭群里。原想著,看了人家雞娃雞己的經歷,優米爸總會對優米的早教上點心吧!誰知人家回了句「吃個飯搞這麼大壓力,下次還是別約了吧!」這是什麼鬼?我決定面對面、嚴肅認真的和優米爸談談優米的教育問題。但到最後我發現,自己被他帶偏了!優米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幹嘛讓優米跟他們比,那些學霸家長生出學霸孩子一點也不奇怪,老鼠生出鳳凰才奇怪!」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吧?開始我也被他說服了,但查了資料了後,發現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曾在《父母:挑戰》一書中曾說:「遺傳規律控制著所有生物,人類也不例外。但在人類的世界中這些規律的影響僅限定於不可變因素」,簡單的說就是,遺傳規律對人類的影響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雖然身高、體型、頭髮顏色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但在心理素質、性格特質、以及能力方面則主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對6歲之前的孩子而言,環境則主要指「家庭環境」。
魯道夫·德雷克斯經過多年對家庭環境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家庭星座」這一概念,他發現「家庭星座」對孩子的影響比遺傳規律更大。「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是指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就類似一個星座。就像北斗七星中每個星星和其他星星的關係,它們各自都有其位置,相互之間又各有聯繫。家庭也是一樣,每個家庭對外都存在著一種特定的形態。在這種形態以及每個成員互動的影響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會發展出不同的特質。一個人在「家庭星座」中所處的位置,即他所扮演的角色,會對一個家庭的行為模式和孩子的性格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老大憨,老二奸」,意思是一般家庭的老大比較憨厚老實,老二比較機靈聰慧,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家庭星座」的影響。
同樣的父母,同樣的生活環境為什麼二胎家庭的兩個孩子會性格迥異?
如果說,遺傳決定性格,那麼上面這個問題該如何解釋呢?魯道夫·德雷克斯發現,孩子的性格和「家庭星座」密切相關。一般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的競爭會造成孩子典型的人格差異。兩個孩子中比較缺乏勇氣、體弱的、經常被忽略的那個孩子更容易形成失敗主義性格。而另一個則會因為隨時存在的優越感,變得更不願認輸。魯道夫通過跟蹤研究發現,一般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性格養成都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小夫妻過渡為新手父母。一對小夫妻沒有孩子時,「家庭星座」角色只有妻子和丈夫。隨著小寶寶降臨,家庭星座也變得複雜起來。媽媽的角色和妻子的角色不同,爸爸的角色與丈夫的角色也不能混為一談。孩子的出現,讓夫妻關係空間增加了一個新維度。此時「給予和接收」成為家庭的主要關係模式,寶寶處於接受父母關注的一端,父母則處於給予關注的一端。父母偶爾會因為孩子而發生衝突,孩子也會因父母的衝突而發生改變,一般的三口之家就處於這樣一種相互影響的家庭星座中。
第二個階段,二寶順利出生。二胎出生後「家庭星座」網發生了變化,原來的三人組硬生生插進來一個人。「小皇帝」發現聚焦在自己周圍的掌聲、關注突然都消失了,他不明白到底誰導致了現在的狀況,但他必須接受家庭地位的變化,因此他決定對「篡位者」和已經發生改變的爸爸媽媽表明自己的立場,所以此時年長的孩子會變得高度敏感和充滿敵意。家庭地位的這一次變化,會影響兩個孩子做出不同的嘗試:一方面,往往第二個孩子會變得更加活躍,無論是在善良還是邪惡方面,他們仿佛是在彌補自己缺失的時間。而另一方面,老大則會因擔心自己會再次被「廢黜」而困擾終生。
第三個階段,當第三個孩子出生後(假如又生了三寶),家庭星座又發生了變化。老二變成了中間的孩子,剛開始他會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享受和哥哥(姐姐)一樣的優越地位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發現剛出生的小寶寶竟然擁有他所沒有的特權,而年長的哥哥則在其他方面比他更強。他既沒有老大的特權,又沒有小寶寶的優勢,所以老二往往會感受到被輕視和虐待。因此,老二要麼鞭策自己趕超這兩個競爭對手,要麼破罐子破摔。當然,一般而言老大和老三往往會結成同盟,聯手對抗老二這個共同的對手。
當然,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律,這隻統計學上大多數多子女家庭的相處模式。在不同家庭中,同盟和競爭關係的建立,也受到孩子之前不同關係的影響。但總體而言,多子女家庭會形成小團體共通承擔責任。
「家庭星座」如何影響獨生子女性格?
確切的說獨生子女的起點更為艱難,孩子一出生圍繞在他周圍的都是成年人,他就像一個被巨人包圍的小矮人,整個童年充斥在孩子周圍的都是比自己高大、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也沒有兄弟姐妹讓他們產生屬於自己的優越感,所以獨生子女就會去嘗試發展一些技巧性特質,從而贏得他人的興趣或讚許。比如,為了獲取讚許,他們會發揮個人魅力,讓自己變得更加迷人、可愛。或者為了吸引他人興趣,他們甚至會藉助弱者特有的方法,變得無助、害羞、膽怯等。總之,孩子很聰明,他很容易發現吸引成年人注意力的訣竅。
值得一提的是,當多子女家庭中最小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年齡相差較大時,也會呈現出獨生子女的性格。為了趕超其他孩子,他必須學會使用技巧來掩飾自己作為家中老小的地位,這往往讓他們變得更為機靈敏捷,更富有創造力。
首先,激發孩子的「社會情感」。
所謂的「社會情感」主要是指信任感,即對父母和家人的信任,以及對周圍環境的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處在一種合作共贏的家庭環境中,但父母有限的時間、精力讓他們不得不產生競爭關係。如果父母能夠引導孩子信任其他兄弟姐妹,滿意現有的家庭氛圍,這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兄弟之爭。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你是基於什麼原因讓一個孩子與眾不同,對孩子來說就是在阻礙「社會情感」的發育。哪怕與眾不同來是來自父母的誇讚,事實上過多的讚賞也可能引發自卑。比如,一個經常被誇外表出眾的孩子,在面對具體事情是會表現的很容易氣餒。對他來說,通過外表獲得讚賞和好感要比實際成就容易的多,對於那些無法輕易獲取的讚賞他們寧可放棄。所以,想要孩子承擔責任,父母一定不要過度讚賞孩子。
其次,承認父母有時候並不會一視同仁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一樣的,孩子性格不同一定是因為某些遺傳差異導致的。事實上,父母並不會一視同仁的對待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多麼努力的保持不偏不倚,但其中某一個或幾個孩子一定會比其他孩子更親近父母。退一步來講,即便父母能保證無論對待男孩和女孩,強壯的和瘦弱的,老大和老小等能夠一視同仁,但每個孩子對父母和家庭環境的感受和回應也會不一樣,這也勢必會影響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
讓父母承認不能一視同仁其實很殘忍,但只有客觀承認了這一點,才能更客觀的對待孩子。身為父母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老大因為什麼好的品質讓你格外寵愛,雖然對其他孩子很抱歉,但至少給了其他孩子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
最後,試著理解每一個孩子
每一次「家庭星座」的改變,都會給孩子性格帶來衝擊。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孩子一定會採取一些列措施確保自己已有的家庭地位,這時候父母應該更多的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試著理解孩子異常行為背後的恐慌,理解孩子對自己的詮釋。
著名演員沙溢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小魚兒出生後,安吉變得特別沒有安全感,以前和他並不親近的安吉,那段時間幹啥事都要粘著爸爸。主持人李靜問他,生了二胎後最大的變化是什麼?他豪不猶豫的說「生了二胎後最大的變化是對老大更好了」,雖然聽著像句玩笑話,但這其中的深意卻是:家庭星座的改變對大孩子的衝擊其實更大,家長更應該多關注大孩子的心理健康。
總的來說,遺傳因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對孩子影響更大的是「家庭星座」。就像大部分家庭中老大性格都較為憨厚,老二性格較為機敏。那是因為大部分新手父母對待老大的態度、心情和對待老二時存在差異,兩次「家庭星座」改變,讓父母心態也在變化,孩子性格自然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