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啟動6G研發 2030年將開始部署

2019-11-11     亞時中文網

據中國科技部網站近日消息,為推動第六代移動通信(6G)技術研發工作,中國科技部會同中國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組織召開了6G技術研發工作啟動會。會議宣布成立國家6G技術研發推進工作組和總體專家組,標誌著中國6G技術研發工作正式啟動。

(圖源:新浪微博截圖)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消息,5月18日,浙江杭州舉辦的2019數字化「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表示,在推進5G的同時,美國、日本、韓國、芬蘭等多個國家已經開始研究6G。

與5G相比,6G是什麼?

按照芬蘭奧盧大學發布的全球首個6G白皮書(《KEY DRIVERS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6G UBIQUITOUS WIRELESS INTELLIGENCE》)描述,除傳輸能力顯著提升,6G無線網絡將實現地面、衛星和機載網絡等的無縫連接,而不再困於地面。

換言之,6G將著力解決海陸空天覆蓋等地域受限的問題,包括整合衛星通信,以便實現全球的無縫覆蓋。

5G時代,全球移動通信網絡服務人口覆蓋率雖然已經達到了約70%,但是由於經濟、技術等方面因素限制,移動通信網絡的陸地覆蓋面積仍然小。

據國泰君安通訊團隊的一份研報表示,以中國為例,5G時代仍有80%的陸地面積、95%以上的海洋面積無網絡信號。

此外,速度上,「6G網絡的速度將比5G快100倍,幾乎能達每秒1TB,這意味著下載一部電影可在1秒內完成,無人駕駛、無人機的操控都將非常自如,用戶甚至感覺不到任何時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吳啟暉此前接受科技全搜索採訪表示。

6G帶來的通信變革,它還體現在將向更高頻段擴展以獲取更大傳輸帶寬如毫米波、太赫茲、可見光等,以滿足流量、連接數急劇增長的需求。同時6G將進一步增強IT+CT+DT的跨界融合,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新電池技術與量子信息等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6G關鍵技術體現及發展方向

據國泰君安通信團隊日前發布的研報表示,6G的關鍵技術主要體現在8種:

(圖源:微信公眾號通信復興號)

一、機器學習與AI加強

二、頻譜共享提升效能

三、 新電池與無線能量傳輸提升技能

四、自由空間光通信突破

五、大量使用多天線系統

六、面向「大規模無線網絡」接入方案

七、網絡安全提升

八、太赫茲(THz)通信與Sub-太赫茲(Sub-THz)大範圍使用


6G發展方向體現在以下4種:

一是多網絡的融合--陸地、天空甚至多層次,將來衛星的聯合組網跟陸地通信聯合組網,不光有低軌衛星、還有高軌衛星、甚至有更高的衛星,"進行全網絡的覆蓋"可能是未來6G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

二是頻段還得往上走---目前5G最高使用毫米波頻段,未來可能隨著晶片或者物理技術的成熟,6G會使用更高的頻段比如太赫茲頻段,而且頻譜利用的方式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三是採用"去蜂窩"網絡架構、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等;

四是要實現網絡的IT化和個性化---比如可能發展成"個人定製類型的通信網絡"等。

6G研發進展情況

據騰訊科技此前報道,美國政府下屬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開始為6G研發在無線電頻率方面鋪好道路。3月份,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一致投票決定開放「太赫茲波」頻率段。報道稱,該頻率段在95千兆赫(Ghz)到3太赫茲(Thz)範圍內,將開放提供6G實驗使用,讓夢想下一代無線技術的工程師開始他們的研發工作。

2019年1月份,韓國LG電子公司也宣布,將啟動6G通信技術的研究,以便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據韓國媒體報道,LG電子在韓國大田市的韓國高級技術研究院內開設了一個6G研究中心,領導者是這家研究院的電氣工程學教授趙東浩(Cho Dong-ho)。

5月19日,2019數字化「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全球IPv6論壇主席Latif Ladid表示,芬蘭對6G網絡進行了相關研究,6G能夠達到100G/秒,到2030年的時候,6G應當能得到部署。

亞洲時報 綜合

責任編輯:楊穎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ovUW24BMH2_cNUgSC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