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寶寶之後,寶寶的每一個第一次都給父母帶來了很多驚喜。而且,每個新爸爸新媽媽也都會學習嬰兒每個時期的發育特點。畢竟,孩子生長發育的每個第一次,都有階段性特點,過早或過晚,都可能有不利影響。
一般情況下,12個月左右,是寶寶開始學走路的最佳時期。但是每個寶寶的發育狀況不一致,或早或晚都有可能。會走是在會站的基礎上完成自身的位移而不跌倒,其實在2歲完成即可。
家長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會站、會走,不是僅觀察孩子是否能站起來,能向前邁步,而是觀察孩子站、走的姿勢。
按照WHO的運動發育里程,對於小寶寶而言:
從5月齡開始到12月齡之間,能扶站就是正常的。
從6月開始,到14月齡之間,能扶走就行正常的。
從7月齡到16月齡之間能獨立站。
從8月齡到18月齡能獨走。
如下圖
什麼時候是孩子最佳的走路時間,只能說是孩子準備好的時候。孩子的身體已經做好了學習走路的準備,會有哪些表現呢?
01
第一點,孩子準備走路之前,多多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爬行是用來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的,多爬可以讓孩子在走路的時候少摔跤。
02
第二點,孩子可以獨立站立的時候,孩子學站,是從扶站開始的,慢慢的孩子會獨站,最開始可能就是幾十秒,慢慢的會越來越長。
03
第三點,孩子可以扶物前行,就代表著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學習走路了,因為從爬到走,孩子的視線會變的更加寬闊,對於孩子,好奇心會驅使著他走得更遠。
04
第四點,孩子自己開始獨自前行。剛開始學習,孩子可能會走一兩步,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到了獨立學習的時候,媽媽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前方,拿著玩具或者吃的,鼓勵孩子大膽的走過去。每天可以適當的去訓練。
如何幫助孩子長成直腿?
加強營養
一定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鈣。在寶寶飛速發育時期,這兩種營養元素對骨骼發育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就有可能形成O型腿。尤其是在冬季,寶寶戶外活動減少,陽光照射減少時,尤為重要!
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走路姿勢
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注意寶寶走路的姿勢,以及妨礙寶寶形成好的走路姿勢的各種不利因素,儘早干預。
不要急於求成
寶寶的骨骼比較軟,還沒有定型。因此,一定不要急於求成。既不能過早地讓寶寶站立,尤其是長時間站立;也不能過早地讓寶寶走路,尤其是長時間的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