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說,現在學校老師動不動就把家長叫到學校去,而且家長隔三差五就能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自己真的快被逼瘋了。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老師總向家長告狀怎麼辦?如何跟老師溝通?
01
為什麼會出現「老師總向家長告狀」的現象呢?因為現在有些家長太過於關注自己的孩子,經常為了自家孩子干涉老師的工作,導致學校老師做任何事情都要向家長反饋,有些事情甚至會把家長卷進來,這樣家長就變得更加焦慮了。
有老師曾經跟我說過,孩子在學校中午一餐飯吃得不是很好,家長就大發雷霆,導致老師每天都得把孩子在學校吃多少飯的情況發簡訊給父母,於是父母上班也沒了心思,要操心孩子吃飯。
我還知道一個學校,他們的做法更誇張,他們在課堂里給家長設置了家長專座,安排全班四五十位孩子的家長輪流到堂上值班,讓家長時時刻刻監管自己的孩子!
所以,家長的焦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師總向家長反饋的頻率和次數。
我們回歸到剛才的話題,當孩子在學校發生一些狀況,比如打架、擾亂課堂秩序、做操不聽指令、損壞學校的東西、拿同學物品等等時,老師就會向家長「告狀」。
那麼老師向家長告狀有用嗎?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孩子在學校里的所作所為,家長不在現場看不見,而且家長也不是當事人,不能直接解決孩子在學校里產生的問題。
因此,當老師向家長告孩子的狀時,很多家長很無奈和無助,只能回家對孩子發脾氣,指責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但是這樣對孩子行為上的改善起不到任何的積極作用,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歸根結底還是需要老師在學校里解決。
既然這樣,那學校老師為什麼還要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呢?其實老師想要的是家長的態度。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如何面對老師的「告狀」。
02
如果家長碰到老師向你告孩子狀的情況,智慧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第一,理解老師,接住問題
老師向家長告狀的時候其實是有情緒的,老師也是人,當碰到有學生在學校搗亂時,心裡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並接納老師的情緒。
理解是和老師溝通的基礎。所以當我們接到老師的電話時,必須要跟老師說:「老師,你辛苦了!」我們要去理解老師每天面對三四十個孩子,以及處理各種各樣問題時內心的焦慮和無助。
當我們站在老師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時候,才能和老師更加順暢地溝通和交流,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
第二,學會為孩子「擋槍」
老師願意跟家長反饋孩子的情況,是因為老師對家長有期望,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推卸責任,不要找藉口說「我家孩子不會的」等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孩子確實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先向你道歉。」
其實,孩子在學校不聽話、搗亂,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家長也有責任,所以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我們需要為孩子「擋槍」,為孩子承擔起一部分責任。這樣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孩子也才會慢慢學會去承擔責任。
第三,做好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家長是老師和孩子之間轉換的角色,我們要去協調老師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要做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樑。
當家長處理老師的告狀時,一定要秉承一個大原則:理直氣柔。
比如說當老師和作為家長的你講完你孩子的問題,你當時可能非常生氣,如果父母回家直接向孩子發泄,孩子接下來在學校的表現也不會有所改善。
如果聽完老師的陳述,父母認為孩子真的錯了,我們還是建議父母回家之後用柔和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問題,先肯理解和肯定孩子,再把問題拋出來,用平等的方式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並且鼓勵孩子去改正,這樣孩子才會進步!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不僅尊重了老師,同時又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在情緒上不會牴觸,更願意自我改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