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恩施幹部用2000字告訴你:這就是真實的駐村生活

2019-10-18   愛夢教育家

昨天(10月17日)是

第六個

國家扶貧日

那些奮鬥在扶貧一線的駐村幹部

他們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

發布君想分享

恩施一位原駐村幹部的文章

10月14日,《中國扶貧》雜誌社主辦的全國扶貧日系列論壇駐村幫扶扶貧論壇在北京舉辦,揭曉了「我的駐村故事」主題徵文獲獎作品名單,鶴峰縣審計局駐中營鎮鐵牛坪村原第一書記鍾錦鵬作品《我的初心,我的五年駐村路》榮獲一等獎,是湖北省唯一獲一等獎的作品。

(記者夏咸恩)

我的初心,我的五年駐村路

鍾錦鵬

「青春正盛的歲月,30歲的生命永遠定在扶貧路上,今天,送別廣西百色扶貧駐村書記黃文秀,致敬這赤誠而火熱的初心……」

——《今天,送別黃文秀》

一字一句地讀著這篇文章,我不禁濕了眼眶,內心悲痛不已。同為駐村書記,我們都懷揣著相同的期盼,走過同樣的路,經歷過多少伏案的夜晚,記住了多少笑意盈盈樸素的臉……即使千萬里相隔,相同的工作卻讓我覺得在與她並肩作戰,而現在這位優秀的戰友卻被永遠定格在那一刻,離我們愈來愈遠。

悲痛惋惜之餘,回望自己的五年駐村之路,不禁感慨萬千。

暴雨後,鍾錦鵬在趕往貧困戶家救災的路上。

與鐵牛坪村的初相識

翻開日記本,2015年9月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

新時代扶貧工作是賦予年輕人新的歷史使命,我願意和鐵牛坪村民一樣,在土地上「耕耘」,也希望能在這塊土地上收穫,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入村時的場景我記憶猶新:一陣風吹過,漫天的灰塵夾雜著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到處飛揚,這難道是歡迎我的「迎賓隊」?在駐村住所,打開水龍頭,一滴水都沒有,想上個廁所,卻不知道如何下腳,這難道是生活給我的「驚喜」?

現實給我兜頭澆了一盆涼水,我不禁為自己的天真感到好笑。可是一想到這裡的村民天天面對這樣的環境,卻無力改變,「我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環境!」我暗自下定決心,「鍾書記」這個稱呼背後的壓力和責任,它不允許我徘徊和猶豫,沒有退路,只能往前。

再翻開日記本,裡面記錄著「駐村工作有太多的苦與樂、淚與笑、徘徊與堅守、問題與答案」,不再是豪言壯語,而是平實的描述與自我勉勵。

鍾錦鵬在抗洪搶險中在路邊吃「晚餐」。

與鐵牛坪村的共奮鬥

鐵牛坪村距離縣城50公里,進城卻需要花費兩個小時,顛簸的山路消磨了村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

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交通基本靠走,吃水基本靠天,通訊基本靠吼」是鐵牛坪村的真實寫照。

「要想富、先修路」。進城跑單位、跑項目,村裡各家各戶協調矛盾,風裡來雨里去。3年,車上的里程表數翻了好幾番,終於讓全村所有的組級道路都進行了硬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為了「過去式」,白花花的「致富路」鋪到了每家每戶門口。2017年,村裡興建4G基站一個,50餘戶無線網入戶,「通訊基本靠吼」的窘況徹底改變。

鍾錦鵬與村民一起修路排險。

5年來,全村用於公路、通信網絡、水、電燈基礎設施建設共投入2858.14萬元,該村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鍾錦鵬查看集中安置點新修水池的蓄水情況。

脫貧致富產業是根本。為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我協助村民創辦專業合作社,發動可利用的人脈資源,引進龍頭企業「廣藥集團」對鐵牛坪村進行幫扶,與村專業合作社合作,全力打造「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藥材基地的新模式,實行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鍾錦鵬在田間指導村民種植中藥材。

與鐵牛坪村的同堅守

駐村的5年,我錯過了許多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應盡之責,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給了我堅守的力量。2016年底,二寶出生,妻子坐月子、孩子剛出生,都需要照顧,而我卻連陪伴都給不了,那段時間,駐村的我耳邊常常縈繞著襁褓中兒子的哭聲;父親腫瘤做手術,我無法在病床前伺候,母親病重住院,也只匆匆給父親叮囑幾句,心裡沉甸甸地裝著的是妻子父母「好好工作,家裡的事兒不用操心」的囑託。

鍾錦鵬在假期值班時與其大女兒在村委會吃麵條。

駐村的5年,我感動著、快樂著、驕傲著,是村民的真誠和樸素給了我堅守的力量。下鄉入戶走訪,老湯看到我走得滿頭大汗,忙活著給我打水洗臉,張羅著準備晚飯;李婆婆為答謝我幫她賣土豆,把家裡積攢了兩個月的土雞蛋塞到我手上;戴大哥知道我到村裡摔跤受傷後,坐了兩個小時的車,打聽了好幾個人,找到我家,抓住我的手說:「你出了這樣的事情怎麼也不告訴我們,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們這些窮親戚,讓我們來看看你也是可以的吧!」……一張張笑臉,一幕幕情景都深深印刻在腦海里,感動著我的心田。

鍾錦鵬為貧困老人送過冬物資。

5年來,我的喜怒哀樂全都在深深鐫刻在這片土地上,扶貧工作很苦很累,可是心底油然而生的念頭是,我是扶貧幹部我驕傲。5年,我們也終於等來了全縣脫貧的勝利消息。

「回首向來奮鬥處,滿是不舍滿是情」

如今,因為工作調動,我不得不離開我深愛的這片土地,離別之際,仍放心不下的是這片土地上的親人們:不知道李婆婆家今年的土豆生長得怎麼樣;老湯家種的貝母長勢可還好;李大哥是不是又在喝酒,跟他說了多少遍喝酒傷身體,他就是不聽;最近幾天老下雨,不知道村裡有沒有受災……

我想離別前再看一眼易遷房裡的村民,再走一遍入戶的路,再陪村民跳一次廣場舞……

鍾錦鵬與其幫扶對象在舊房前(已拆除復墾)留影紀念。

戀戀不捨地回首五年駐村之路,當聽著長期外出打工回家的村民說:「別看,我們村變化真的很大耶!」我終於放下心來,我沒有辜負當年自己的決心,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盼。在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中實現人生價值,無愧於這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為展示駐村幹部這一特殊群體風采,在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和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指導下,《中國扶貧》雜誌社與《民生周刊》雜誌社聯合組織開展了「我的駐村故事」主題徵文活動。

2015年6月5日,鶴峰縣審計局幹部鍾錦鵬被任命為鐵牛坪村第一書記。2017年,因駐村幫扶成效突出,鍾錦鵬獲評年度「最美鶴峰人」。

鐵牛坪村是鶴峰縣51個貧困村之一,轄9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172戶559人。

如今,走進鐵牛坪村,一派鄉村美景展現在眼前:道路硬化了,路燈亮起來了,活動廣場建起了。

駐村以來,鍾錦鵬克服種種困難,察民情、解民困、跑項目、拉投資、興產業……3年前,鐵牛坪還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如今,鐵牛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好一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這只是恩施州千千萬萬

沖在扶貧最前線戰士的縮影

他們舍小家、顧大家

書寫著新的恩施歷史

今天,向你們道一聲辛苦!

今年

是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結總帳之年

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加油干

這場仗一定能贏!

來源:恩施日報/鶴峰縣紀委監委

編輯|胡成冞

審核|鄒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