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紅海內外,還被央視點名表揚!
作為一個「美食博主」,她所有的視頻都是以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中國農家的衣食住行展開。
她不僅是個「美食博主」,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拉得非常大,更接近本質。
她的的每一個視頻,播放量幾乎都在500萬以上。
她是一個大廚、園藝家、藝術家,她更是中國文化、藝術和智慧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央視新聞發布的評論文章《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里的一個點》里這樣評論李子柒:
她就是余光中,她就是「料理鼠王」,拍得出「鄉愁」,做得出「媽媽的味道」。
李子柒的成功,在於熱愛,愛生活、愛家鄉、愛文化。
長得好看、會做飯、心靈手巧、能吃苦、孝順家人、會賺錢,這些標籤貼在李子柒身上,讓她魅力十足!
真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優秀的女兒啊!
其實,李子柒身上有3種十分寶貴的品質,值得我們養女孩的父母借鑑。
01
李子柒長在一個重組家庭,由於從小繼母對她不好,李子柒自小便跟著爺爺奶奶在四川農村長大。
爺爺去世後,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這世上的至親之人。
由於家境清貧,14歲她就輟學出去打工了,她端過盤子,打過零工,為了追求高一點收入,做過DJ。
2012年因為奶奶的一場重病,她決定回家照顧奶奶。
2016年,為了生計,她開始策划起自己的短視頻節目。
在剛開始拍視頻時,她一人承包了所有拍攝工作。
她說:我最早的時候是自己拍,就是架起一個三腳架,拍攝,然後按暫停鍵。所以我所有的鏡頭都是固定鏡頭,都是在這個三腳架上完成的。
一個女孩,面對生活的苦難,能夠不拋棄、不放棄,並且確定目標,為之努力,真的太重要了!
在這個崇尚獨立的年代,那種寄改變命運於嫁個好老公的想法,早已過時。
只有那些敢於追求的女孩,她們獨立自信,堅忍不拔,才會擁有無可替代的成長技能。
廣東茂名90後教師陳曉婷,9歲那年,她的右眼球因腫瘤被迫手術摘除。
不過,她沒有因此放棄生活。
讀書時,陳曉婷一直品學兼優,考上自己鍾愛的華南師範大學。
這個瘦小的年輕女教師用她的真誠、幽默,讓和她接觸過的人幾乎忘記了她一直在用單眼生活工作。
心理學家說,讓孩子堅韌的核心來源有三個:
我有!我是!我能!
女孩在人生的道路上,更需要這種不服輸的勁頭。
教會孩子不怕失敗,面對失敗,讓孩子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的生存於這個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02
李子柒爆紅絕不是偶然,這和她對待事情的專注、有責任心密不可分。
從2016年開始拍短視頻到現在,在最好的年華,李子柒一直專注做好一件事。
她說:只想專注於自己的內容製作,做些有意義的事,就像小時候曾經資助過她上學的人那樣。
從造麵包窯、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寶、做衣服,到烤全羊、釀酒、釀造黃豆醬油......總之,正如網友所言,沒有李子柒做不出來的東西。
為了釀造傳統黃豆醬油,她從種黃豆開始。
為了做蛋黃醬,她從養小鴨子開始。
為了給年邁的奶奶做一床蠶絲被過冬,她從養蠶開始,展現了手工蠶絲被製作全過程。
這個穿著粗布漢服干農活的姑娘,執著於回歸萬物本質,用中國傳統技藝展現美食、器物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
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紡紗織錦烹茶煮酒......整個安安靜靜的過程就足以圈粉千萬。
挪威心理學家諾德斯克曾說過:
「我們的大腦往往容易為一些不相關的小事糾纏,而導致精神無法集中或者注意力發生偏差。」
人是一個能量體。你的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能量在哪裡,成績就在哪裡。
有一次家庭聚會,吃完飯後,大人們還在聊天,在場的3個孩子裡,只有表哥的女兒主動從書包里拿出作業,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做作業。
之後,大家提議去卡拉OK唱歌,也只有表哥的女兒搖頭拒絕,要求媽媽先把她送回家。
我們紛紛對她豎起大拇指。
表哥說,從女兒2、3歲起,家人就開始培養她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當她不吃飯,她就會餓肚子,沒人喂;
當她爬沙發,如果她不注意,一腳踩空,她就會掉下來,沒人接;
當她出行,她的小書包,她的行李箱,都在她自己手上,而不是有人替她背負前行......
就是在這樣的日常細節里,孩子的個性在一點點地形成,孩子對世界的觀感,在一點點地塑造。
孩子是否萌發自己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意識,就是在這樣的日常細節里,被決定。
03
毋庸置疑,李子柒紅了。
我們可以想像,她一定會商約不斷,甚至會有人找她拍電視、拍電影。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還是一個安安靜靜做美食的李子柒。
「成功這兩個字太重,我只是拍出了我的生活。想要把日子過成什麼樣子,更多的取決於你自己本身想要過什麼樣的日子,以及你是否願意為之努力。」
李子柒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她活得通透、清醒,活在世俗中,卻又不被世俗挾裹,始終保持著本真的生活態度。
這份自律,難能可貴!
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有了自律,一切皆有可能,無,則連最簡單的目標都顯得遙不可及。」
如果一個人可以常年堅持做好一件事,那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人。
被網友稱之為「有趣又有才」的《奇葩說》辯手詹青雲,不光是有辯論神手的光環加持,她同時還是優秀的90後博士、律師、還做過記者,寫過專欄。
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逛逛她的微博,你就會發現這個女子簡直無所不能,體育、經濟、文藝樣樣精通。
她是多彩的詹青雲,而這一切都源自於她對自己的人生的嚴格要求。
在大二的時候,詹青雲就加入了國辯隊,教練給了隊員們長長的書單,每周必須讀完一本,並且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深刻地思辨和總結分析。
面對眾人對其口才的稱讚,她卻說:「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書,是那條取經的路。」
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說過: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教孩子自律,才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
自律的孩子,總有一天,會站在曾經想要去的地方。
每一個女孩的成長中,有一句話會被反覆提及:「這是女孩一輩子的事。」
考大學選專業,是一輩子的事;
大學畢業選單位,是一輩子的事;
談戀愛選對象,是一輩子的事。
其實,這些都不足以成為女孩一輩子的事。
真正決定女孩一輩子的事,是讓她所擁有的全部人生經驗都來源於自己的思考和經歷。
把她們培養成堅韌、專注、有主見的人,讓她們勇敢、自由、自信無畏地活著。
自帶光芒與熱量,即使在凡塵俗世中,也能活出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