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爸媽在線(陳雪瑩原創)
每當放假,孩子想放飛的心情,就像鳥兒迫不及待要飛向廣闊藍天。
暑期親子游是許多家庭必不可少的節目,無論短途還是長途,都可以成為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合作的絕佳機會。
那麼,在出發前,家長可以做些什麼讓孩子在一趟旅程中收穫更豐富呢?
一、孩子旅遊初體驗:定行程,做攻略
孩子長大後對世界充滿好奇,就喜歡聽我講十幾年前自助游的種種故事,有不曾預料亮了雙眼的新奇景觀,有差點遭到黑店的有驚無險經歷,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意外發現……
就我自己對於旅行的深刻記憶來說,一次旅行往往因為有自己想去體驗的目標,帶著期待上路而激動,同時當現實與預估的攻略不同,出現很多意料不到的計劃變化,反而讓旅程增色不少。
多年以後,我赫然發現正是那些計劃之外的調整,靈活變通的經歷,當時留下緊張、驚喜、刺激等情緒記憶的片段,往往帶來每一次旅程最深刻的印象與感悟。
因此,真正的旅程不是從拖著行李箱走出家門那一刻開始,而是從我們計劃去哪裡。
偌大的區域我們想看什麼、想品嘗什麼,了解有什麼生活中少見的文化活動,準備搭乘什麼交通往來等等的構想就開始的。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真該把握這個階段,讓孩子參與旅程的構想和準備,他將自豪地成為自己擴大小腳丫疆域的主人,而不是被家長帶著各個景點團團轉的小孩兒。
家長帶著孩子學習做旅行攻略,將會轉化成孩子的激動盼望,既會讓他在實際旅途中學會如何達成重要目標,又能根據現實條件鍛鍊應變的能力。
如果把旅行當做一個小項目的話,那麼項目中人員分工、金錢預估、物資準備等等,就讓孩子從小獲得珍貴的項目管理初體驗,未來也許更有領導力。
相反,只跟隨的孩子,長大也許也習慣做跟班。家長是否有意識的培養,決定了孩子不同的未來。
有朋友說,我自己都不會做攻略,也沒時間做,怎麼教孩子呢?難道還真的信得過小孩子安排的行程?出去外面要考慮那麼多東西,哪能放心不管?
家長的角色是帶動孩子去做。即使家長沒有自助游經驗或者跟團,也能從最好的老師——旅遊網站平台找到豐富的遊記和攻略。
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搜集旅行地的資訊,找到最感興趣、網評較好的旅行目的地,以及有多少種路線。
先找到資訊,就像找到拼圖的各個部分;然後再跟孩子一起用好奇、期待的心情,討論設計屬於我們家獨一無二的行程安排。
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分辨重要信息,照顧家人不同的喜好、需要,學會協作和周全思考。
比如我家奶奶不太能坐車,於是太周折的地點就不適合參加,找到哪些交通方便又好玩的,大家一起感到舒服,才能有一個愉快的親子旅行。
我們將商量的目標、旅途目的地、物資準備清單等都寫在一本旅行手帳上,這一本小冊子將陪伴我們整個旅途,從籌劃開始見證一路收穫。
二、預防分歧,減少旅途中意見不一掃了興
只要有過旅行經驗的家長,很可能都會遇到過孩子路上有各種想法,你想往東他要往西,一言不合哭鬧不已,路途原本愉快的心情瞬間陰雲密布。
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提前約定是明智的選擇。
每個孩子的好奇心不同,家長可以假設一些情景問題,跟孩子探討一旦出行隊友(平等的關係)間發生的衝突矛盾,怎麼辦?
下面就是我跟孩子討論中有收穫的幾個問題:
1)吃飯、玩耍目標不同,怎麼辦?
根據以前跟兒子旅行的經驗,我發現他有時候就要找平常愛吃的東西,但旅途各處飲食各有特色,粵菜不是隨處可尋,一旦沒有就不想吃;
有時候看見新鮮特產卻要拉著我們嘗個不停,滿大街吃完這個吃那個,我們還要擔心他會腸胃不適。
我跟他就這些情況,先說出了媽媽過往觀察或預計到可能難以實現的情況,也跟他解釋旅途需要保持健康和體力才好狀態遊玩,如果再遇到這些情況我們怎麼解決呢?
一起頭腦風暴,寫在旅行手帳上,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能啟發式提問:「孩子,你看看出發前我們一起想的辦法,找一個讓自己現在舒服的方法?」
另一個分歧可能由於旅行時間有限,遇到孩子喜歡的地方,戀戀不捨也是常有的事情,迷進去出不來,怎麼辦?
我先跟孩子探討了旅途的時間分配,每個地方參考不同的攻略預估一下,然後標出重點目的地,這些我們能玩久一些;其他就有所選擇。
孩子說如果特別好玩怎麼辦?我們約定只要能講出吸引他的原因,並且一起想出合理的調整方案,就能每天有一次決策機會。
所有有關孩子的預案,都是孩子一起想出若干解決辦法。
我們只需要不斷問「還有嗎?」豐富不同角度,讓孩子多點思索,在旅行中更容易對時間有所覺知,也會用心去體會自己和家人當下的需要。
2)徒步路程遠,很累了要繼續走怎辦?
旅途勞累不可避免,尤其是曲曲折折的路程。
比如這個暑假我們要上黃山,看攻略就發現一走就得好幾小時,萬一孩子走不動了,怎麼辦呢?
這個既可以用做攻略的風景先吸引孩子,有美景目標自然增強動力,能夠挑戰自己的耐力。
同時,我也提出疑問:「目標很美但萬一真的累了,前進後退都不是,我們可以怎麼辦?」
孩子也開動腦筋,想到巧克力能量豆、補充水動力、發出能量消耗休息信號、步數目標設定等多個辦法,我也大讚孩子為了達成目標想辦法克服困難,有信心就能激發潛能!
3)走錯路、行程打亂怎辦?
過往旅行經驗,自己設定路線總不會一帆風順,找不著路、天氣突變不如願、做的攻略與實際不符合等等狀況時有發生,家長需要提前去教孩子應對行程打亂可能帶來的負面情緒。
我通過講述很多旅行意外之喜的故事,以及過往跟他旅行特別新鮮的感受,強化孩子這樣一種認知:旅途所有遇見的都是風景;未知是最大的驚喜與彩蛋!
這樣的道理,只有通過豐富的心情故事和真情實感的分享,才能潛移默化讓孩子理解和認同。
三、孩子可以在旅行中做什麼貢獻?
在跟孩子探討旅行分工時,他發現需要做的事情還是挺多的哦。
如果孩子希望表現自己,就會自告奮勇地搶著做。
如果孩子缺點信心,家長也可以示弱,比如表現出有點苦惱的樣子:「這麼多事情我們怎麼安排好呀?」
為孩子創造提供貢獻的機會,進一步引導他想想:「如果讓你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幹,你選擇做什麼呢?」
記得上一次去澳門,孩子就提出了他可以做的角色:
旅行攝影師(用攝影記錄下他覺得有意思的風景)
路線搜索員(他認為自己喜歡看百度地圖,方向感好)
安全提示員(孩子性格原本就比較謹慎小心,發揮優勢)
貼心小跟班(媽媽累的時候親親、乖乖跟著,保持連接)
小小大力士(幫忙拿行李和購物物品,自己的行李自己背)
旅行通訊員(回到家負責整理相片、跟家人介紹旅途趣事和收穫)
每一次孩子選擇的角色也許都不同,會根據他對不同地方的興趣以及自我認知能力的變化來選擇。
正如暑假7月底將上黃山,當他知道旅行的一些特點後,他說要做「旅行萬能寶」,我再細問有什麼功能?
孩子講完,我發現真的跟上一次挺多不同,每個角色幹嘛的都有想法。
搜索目標員(找到攻略目標,導航目的地不偏航)
天氣預報員(黃山山上天氣訊息萬變,查詢天氣很重要)
時間通報員(路上注意時間不磨蹭,購物不東看西看買太久)
超級檢測員(耳朵危險檢測、眼睛文明檢測、鼻子異味檢測)
娛樂暢玩員(提供飛機、高鐵、巴士上不同的娛樂玩法,避免無聊)
孩子的創意可是無限呢,竟然能說「如需其他功能,請下載萬能小系統,為您服務」。
當孩子帶著旅途的多種角色期待,不僅為旅行的趣味性增色不少,還能鍛鍊孩子的能力感、責任心、自我管理與合作貢獻呢!
這麼多鍛鍊一個孩子多元能力的好時機,你會錯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