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爸媽在線(楓葉原創)
如果孩子實在憋不住在公共場合尿了,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江蘇南京的這一對爺爺奶奶奉獻了教科書式的答案。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他們帶孩子進地鐵的時候,孩子憋得臉通紅,到最後實在沒憋住,蹲在地上就尿了。
爺爺奶奶一看急了,他們沒有責怪孩子為什麼沒忍住,而是轉身找地鐵站的保潔人員借來了拖把,一點點認真拖乾淨。
孩子奶奶在旁邊指揮:「這裡,這裡還沒拖乾淨,可別把別人滑到了。」
視頻一出,這對爺爺奶奶獲得廣大網友的誇讚。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美國心理學家Daniel·Goleman曾經說過:「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的高度。」
真正的有教養就是懂得為他人著想,越是簡單的小事,越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爺爺拖地時,孩子默默蹲了下來,學著爺爺的樣子在地上擦著。
對於孩子來說,他對社會規則、禮儀等並不完全了解,他只能從父母、長輩身上學到他們的做法。所謂窮養或富養,都不如家庭的教養。
林則徐曾經在《觀操守》中說過:「觀操守在利害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存養在紛華時。」
前陣子,在哈爾濱至北京的G4722路高鐵上,發生了一起爭執事件。
旅途中,前座的女孩想閉目休息下,可是后座的小孩一直在踢著她的位子。
女孩一開始控制情緒,耐心跟孩子溝通,讓他不要再踢了。
可是小孩根本聽不進女孩的話,繼續自顧自踢著她的座位。
再三被打擾,女孩變得煩躁,便轉身想跟孩子的父母溝通下。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可話剛說出口,后座的孩子媽就直接甩過來一巴掌。這一巴掌讓女孩懵了,不過是想要跟孩子父母溝通,卻「飛來一巴掌」。
女孩想要反擊,孩子爸看到她的動作,二話不說參與進來,直接甩了女孩子一巴掌,於是矛盾升級,變成了夫妻雙方單方面毆打女孩。
乘警趕來調解矛盾時,兩個大人依然張牙舞爪,氣勢洶洶的對女孩咒罵不休。
孩子媽更是揚言:「你以後生孩子是殘疾,耳聾眼瞎。」
作為一個媽媽,該是有多大的仇怨才去咒一個女孩生不出健康的孩子。
而坐在旁邊的孩子,看著父母因為一點小事就單方面毆打別人,眼神里閃著一絲絲的恐懼,本能地往後瑟縮了一下。
對於孩子來說,做錯了事情,父母還為自己出頭,只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都有父母為自己出頭、兜底,便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更不會去改正,甚至還會無理攪三分。
父母是好心護著孩子,可是這樣不守規則的行為,只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得多了,孩子也就變成這樣的人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想要花朵開得鮮艷美麗,首先得保證根沒爛掉,能持續提供養料。
一個自身教養不夠的父母養不出一個彬彬有禮、處處為人思考的孩子。
十八世紀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經說過:「教養比法律還重要,他們依著自己的性能,或推動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毀滅道德。」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教養,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 學會讓孩子為自己做的事負責
前美國總統里根,小時候很喜歡踢球。有一次他不小心把鄰居的玻璃打破了,需要賠償15美元。
他回家找父親要錢,父親並沒有爽快地掏錢,而是很堅定地告訴他:「這個錢不是無償給你的,是借給你的,要還的,你需要為你做錯的事情負責。」
小里根為了償還這15美元,便開始去飯店洗盤子、去撿垃圾掙錢,幾個月後終於湊夠錢還給了父親。
從此以後,里根再也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
孩子養成了為自己做錯的事情負責的習慣,做一件事情之前就會思考,自己是否能承擔後果,所以孩子便不會輕易做壞事。
2、教孩子尊重他人
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
一個小女孩坐在餐廳里吃飯,在等餐時,她注意到了窗外的一個流浪漢,他坐在長椅上,低著頭,頭髮亂糟糟的。
小女孩的飯端上桌後,她握著刀叉,遲遲沒有開動。
想了半天,她有點不好意思地問爸爸:「我可以把這個給他嗎?」說著指了下窗外的流浪漢。
爸爸給了她肯定的回答,她才端著盤子往外走。走出去後有點不好意思,又回過頭來看爸爸。
爸爸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並且鼓勵她:「去吧,你可以的。」她才鼓足勇氣繼續往外走。
等到女兒送完回來,揚著一張笑臉,爸爸不吝誇讚:「你真了不起。」
整個過程中,爸爸沒有一點點對流浪漢的嫌棄,反而不斷鼓勵孩子去送飯,並且告訴孩子你真了不起。
懂得尊重別人的人,終將贏得別人的尊重。
3、教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地鐵上,媽媽帶著孩子上了車,小孩子手裡捧著零食,正一口一口往嘴裡塞。
媽媽溫聲跟孩子說:「我們來猜個謎語好不好。」
孩子鼓著塞滿零食的嘴忙不迭點頭。
媽媽說:「地鐵上有一隻狼和三隻羊,請問下車的時候,還有幾隻羊?」
孩子趕緊把嘴裡的零食咽下去,想了一會,試探性地回答:「一隻?」
媽媽微笑著說:不對,還有三隻,因為地鐵上不讓吃東西。
媽媽這話一出,孩子的臉刷的紅了,他趕緊把手裡的零食塞進背包里。
媽媽看到孩子在地鐵上吃東西,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地鐵上不能吃東西,而是用一個小故事教導孩子,讓孩子明白這個規則。
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又顧及了孩子的面子,不動聲色之間就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從而遵守規則。
作為父母,首先需要修正自己,讓教養填充生活里的小細節,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教育孩子,陪孩子一起變得更好。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父母好或者不好的行為,都會映射在孩子身上。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孩子身上藏著父母最真實的品行。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猶如涓涓細流,與人相處,能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跟理解;能照顧對方的感受,給予對方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