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催孩子了,「連環奪命催」只會毀了孩子

2019-10-11     天才小唄

媽媽:「書包收拾好了嗎?磨磨蹭蹭的,寶寶你趕緊呀!」

寶寶:「媽媽你別催我,催得我都收拾不好了!」

媽媽:「快點快點,把這個作業給完成了!」

寶寶:「媽,你別催我,催得我都寫錯了!」

上面類似的這種對話,相信所有的寶媽們都很熟悉,寶媽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催促著孩子完成手上的事情,而且似乎認為孩子完成得越快就越優秀。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越催孩子,越毀孩子

1.易形成「被動廢」

「被動廢」是指一個孩子如果做某件事情被反覆地催趕,則容易喪失本身所有的主動積極性,反而容易導致對事情本身產生厭惡和抵抗情緒,甚至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所以在生活當中,父母們不要老是反覆催促孩子去做某件事情,這不僅容易讓他們喪失興趣,反而會引起他們對父母要求的強烈抵抗,最後把手頭的事情做砸,一無所獲。

2.過度催促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有相關的兒童精神研究專家表明,孩子越受到催促做某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愈加極端,嚴重的可能會演變成極度反叛型和依賴型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要麼是極度叛逆父母,不聽父母勸說,要麼就是太過於在乎父母的看法以及期待,從而導致喪失自己的自主人格。不管是上面的哪一種,給孩子健康的人格形成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二、父母要學會帶著孩子與「蝸牛」同行

1.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

其實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帶著孩子與蝸牛同行,那就是學會慢慢前進的道理。孩子的成長發育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也不可能如大人所願順利快速地完成。所以父母們應該適當調整好心態,儘量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不要總是不斷地催促孩子。尤其是有一些寶媽要管住嘴,不要在孩子面前叨叨個不完,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孩子對於父母的反感。

2.制定好科學的計劃

大部分父母催促孩子無非是認為孩子某個行為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事情的進行,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早一些就做好相關的安排,比如說制定詳細的計劃。把每一件事情都落實到一個確切的時間點,並且提前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也能夠讓孩子形成比較強的時間觀念和計劃安排理念。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避免父母的連環奪命催,孩子也能夠井然有序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我相信所有的寶媽們也不希望自己受到連環奪命催,那就換位思考一下,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催孩子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D1_Km4BMH2_cNU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