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送禮,我們都踩過的坑...... | 如何送禮,這幾招告訴你

2019-08-20     柒舟說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每次旅遊,花了很多錢給同事買禮物,人肉背回來,但同事們非但不領情,反而在背後罵你摳門?

你花時間精挑細選的禮物,對方從來不用,甚至直接掛到閒魚上賣掉?

逢年過節,你送給客戶走心的禮物,被客戶轉送幾圈又回到你手裡。

......

這些例子舉不勝舉,讓你又委屈,又無奈。

這些都是因為你不會送禮。


那麼,什麼才是送禮的正確打開方式?

「送」和「禮」都很關鍵,不要從自己出發,而是要讓對方獲得心理滿足感。

分享一個我最近的故事:

晚上加班寫完方案準備離開辦公室時,發現小玲趴在辦公位上小聲抽泣。

小玲是公司的實習生,由於來至農村,家庭比較困難,讀研究生期間就出來兼職。

工作上非常努力,生活也很簡樸,為人踏實,很受公司同事的歡迎。

由於她家條件不是很好,讀書的時候是村民一起資助她堅持學業,等她開始實習,有工資後,開始給每家每戶準備禮物,報答大家的資助之情。雖然錢不多,但小玲精打細算,給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套衣服。

端午節的時候,一個人帶了三大箱衣服回到家鄉。雖然非常累,但是她看著村子裡每個人都拿到了她準備的衣服,非常開心。

前幾天,她弟弟也本科畢業,也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也第一個月的工資給鄉親們準備了禮物。弟弟給每家送了一瓶最便宜的進口紅酒。

對弟弟的行為,一貫節省的姐姐非常生氣,覺得浪費錢。而弟弟覺得鄉親們都沒有見過紅酒,想讓大家嘗一嘗。

然而,出乎小玲的意料,鄉親們對弟弟的禮物非常滿意,都說弟弟很不錯,是見過世面的人,自己出來小山村,但沒有忘了鄉親們。大家都是沾弟弟光,才能喝到這沒有聽說過的酒。更有的鄉親每天用空酒瓶喝水,還說用這外國酒瓶喝水都有酒香。爸爸每次和小玲通話,都要把鄉親們誇獎紅酒的話,重複好多遍。

小玲覺得憤憤不平,於是問父親,大家對她禮物的看法。父親告訴她丟人死了,鄉親們都說是一些便宜貨。掛了電話,這個時候小玲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委屈,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

她想不通,為什麼那麼不實用的東西受歡迎?

大家生活那麼困難,同樣的價錢,難道不應該送一些實用的東西?


你也許會說,這是小玲的老家人不知感恩,在職場中送禮不會有類似的情況。那麼,我再來講個我上家公司同事小張的例子:

小張是個剛參加工作的姑娘,為人謙和有禮,對每個人都很客氣。

她很愛旅遊,每逢節假日都會去個地方,國內國外都有,每次回來都會給公司每個人買禮物,有的和她工作有配合,關係近,有的沒什麼交集,關係遠。而小張每次都一視同仁,給每個人都送一樣的東西,有時是具有當地特色的冰箱貼,有時是形狀獨特的優盤,雖然東西不太貴,但公司里人不少,一圈送下來每次都要花不少錢,而且每次都是大老遠靠人肉背回來,挨個工位送禮,陪著笑臉說客套話。

但是,結果呢?

一年後,部門要優化裁員,小張被部門所有同事異口同聲說工作能力差,被開除了。

小張真的工作能力很差嗎?

我跟她接觸過幾次,她是個做事認真的姑娘,能力並不差。況且,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公司也不會委以重任,只要性格合群,態度努力,也不至於工作能力差到被開除。

那麼,小張冤不冤?

我都替她冤。

因為小張不會跟同事相處,讓大家都不舒服,覺得她愛出風頭,愛顯擺,精於世故,自然在公司考慮裁員時,牆倒眾人推。


我來分析下,小張在送禮這件事上,犯的幾個錯誤:

1. 大家覺得她愛顯擺

本來,大家上班,你總是出去旅遊,應該儘量低調,但是,每次她都高調的拿著各國的紀念品贈送,大家心裡都會有酸葡萄心理,「就你有錢出國,誰沒出過國?!」

另外,送的禮物本身的價值也會影響收禮者的心態,價值太高不行,太低也不行,我後面會具體講「禮」的價值該如何選。

2. 無需給每個人都送

人人都送,也是一種宣告,給人一種顯擺的感覺,且在辦公場合,難免有些過於突出,大家都不喜歡愛出風頭的人。

正確的操作方式是,就選擇和你工作有交集,感情不錯的幾個同事去送就夠了。至於平時就比較疏遠的,你送禮也不會拉近,反而讓雙方有些尷尬,倒不如不要浪費那份錢。

性格不融合的,不用強融,本身在一起共事就性格,家境,想法各有不同,不要追求所有人都喜歡你,那樣會累死,而且會活成一個怕得罪人,做不成事的老好人。

性格不合的,就工作上配合就行了。

3. 不要在公開工位上送,而要私下送,讓收禮者沒有負擔,有助於拉近感情。

公開場合送,也會讓人覺得你在炫耀,越是作為送的一方,越要低調。

而且辦公室政治本就複雜,你很可能在不經意間就為自己樹敵。

比如,高總和王總有矛盾,而你公開的給王總送禮物,那麼,在別人眼中,你是主動站隊王總,那麼,高總以及高總的支持者就會對你有敵意,而且那些不站隊的人,也會覺得你是在巴結領導,會因此看低你。

又或者,小秀跟你關係很好,但是,小秀知道李總不喜歡你,那麼,從小秀的角度,可能不願意讓李總或者別人看到自己跟你走得很近,你的公開會讓對方很為難。

總之,辦公室里,誰和誰公開走得很近,都是種危險的行為。你很可能不經意間,就為自己樹敵無數,而你還不知道。

如果你私下送禮,就不會給自己或給別人帶來這樣的麻煩。

4. 不要給每個收禮者送一樣的東西

每個人偏好各有不同,你都送一樣的東西,只說明一點,你懶得用心,也不了解對方。這樣,你的送禮,在對方眼中就是形式,是套路,誰都喜歡被真心相待,而不是套路。

你也許以為都送一樣的東西,大家可以不用攀比,一視同仁,但其實,你全都得罪了。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個體,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選禮物的過程,就是體現你的用心,你對對方的了解程度。

要針對每個人的喜好去投其所好送禮。

--通過送禮,讓對方深切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與關注,這樣你們的友情才會推進。

送禮的價值不是一塊巧克力,兩罐茶葉。你送的是對他的關注和尊重,你關注他,就是尊重他。

比如,張總愛喝茶,你就送茶。李姐愛美,你可以送絲巾。小王愛吃零食,你可以送小零食。投其所好,根據每個人的性格和偏好來送禮,這才是真情投入,而不是辦公室套路。

每個人,在收到禮物時,還收到一個信號,你關注他。

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被重視,一個人感受到被重視的標誌,就是你記住了關於他的小事

比如你記住他不愛吃香菜,她喜歡的顏色,她討厭的明星等,記住這些她平時交流中無意中提到的小事,對方就會感到自己備受重視。

所以,你如果不走心,都統一用一種「批發」的方式送禮物,不僅不會加分,反而會傷害到那些原本關係跟你很親密的人,他們原以為跟你的關係比其他人更近,結果你送的禮物告訴對方「你沒什麼特別」,他們會有種被傷害的感覺。

5. 做好本職工作,不要試圖討好所有人

在工作中,很多初入職場的人都努力想讓所有人喜歡,結果,反而被當成一個深諳世故,做事功利的人,會看低你,覺得你除了會在公司里討好同事,討好領導,沒什麼真本事。否則,你用不著這麼處心積慮討好人。

人的潛意識是很喜歡找邏輯關係的。比如,小張只是簡單的想與人為善。但大家會默認為是小張工作能力不夠,靠鑽營人際關係來保住飯碗。

我們有時候會對人性失望,是不是人性太惡?

難道真如老話所說「斗米恩升米仇」?

其實,並不是人性有多麼黑暗,只是,送禮確實要講究技巧,有時候,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就會刺傷別人的自尊心,而自尊心一旦被刺傷,是無法彌合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人情世故。送禮兩個字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無比。


先來說說「禮」字。

許多剛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往往把產品的價格和情誼劃等號。簡單的認為禮物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售價。

而實際上禮物更多是滿足收禮人的心理滿足感。如果從自己認為對方需要什麼出發選禮物。很容易產生一種居高臨下,施捨對方的感覺。不要通過送禮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讓別人感到自卑。

送人禮物有這樣一個原則,如果是生活上不太如意的人,送一些品牌附加值高的東西,因為他們自己平時捨不得消費。而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反而要送一些實在一點的東西,他們已經不需要用品牌來包裝自己,更在乎產品本身的質量和價值。

很多男生追女朋友時候,用一個月工資給女朋友送很貴重禮物,女朋友沒有什麼感覺。而生病之後,親手做的一份蛋炒飯,可能讓女生記住一輩子。

這和春節返程,有人不願意從老家帶太多土特產回來一樣。

「實用」不等於「情意」,「價值」不等於「重量」。


再來說說「送」字。

多年前看過一個報道,一位工友陪領導參加一次晚宴,走的時候打包了沒有吃完的菜,帶回寢室給室友們一起分享,而室友卻覺得遭到羞辱,引發一場血案。

如果那位工友對室友們說:「晚上沒好意思吃,走的時候看到好多菜沒有動,正好打包了回來宵夜,你也幫我吃一點,我們喝一杯」把自己降低半個身位,把帶回來食物給室友,說成找室友幫忙,估計幾人皆大歡喜。

這樣送禮的人開心,收禮的人歡心,兩全其美。

所以送禮不但要注意「禮」還要注意如何「送」。

送禮,送禮,重要的是把禮物送出去。通過送這個動作,表示敬意、表示禮貌、表示尊重。

沒有了送,只有禮,只會適得其反。甚至收禮之人會覺得你是有意炫耀,會產生一種被羞辱的感覺。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無法修復的,就是你傷害到了對方的自尊心,對方認為你看不起他。

同理,如果你能讓對方感覺到被重視,被尊重,被關注,那麼,你們的感情就會越來越好。


最後總結一下送禮的幾個基本原則:

1. 比禮物更重要的,是選禮物透露出你對每個人的關注和尊重,禮物不重要,你對對方的關注和尊重才是最重要的。

2. 比你高的人,送禮要務虛;比你低的人,送禮要務實。不要讓你的優越感刺傷別人。

3. 比禮物更重要的,是送禮的方式:越是送別人東西,姿態越要放低,不要刻意強調禮物的價值。

4. 如果是送同事,不用面面俱到,不要送相同的東西,要因人而異,體現差異性。

5. 送禮送的是心意,而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禮品的分量。核心是從對方出發,送對方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想送。

6. 不走心的禮物不如不送,不僅不會加分,還會減分。

-End-

【作者簡介】

工科碩士,前美團高級產品經理,其設計的產品曾獲八十多項國家專利,深耕網際網路十幾年。

現知識創業者,作者。職業諮詢顧問。

健身達人,資深長跑者,堅持長跑17年。

如果覺得我的這篇文章不錯,希望能轉發支持我,感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4F1s2wBvvf6VcSZp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