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體VS傳統媒體
自媒體:成本低、直接與受眾建立聯繫、零門檻、隨時隨地;
傳統媒體:廣告費高、品牌推廣、門檻高、受固定場地的限制;
二、粉絲量決勝負
1
活動的目的是吸粉
做活動運營,基於求關注的目的,能夠吸引大家的眼球,提高傳播率;
有目的的做內容運營,持續輸出,提高寫乾貨的能力;
持續製造轉發、裂變,擴大影響力;
持續做活動,每天、每周、每月,小活動連接大活動;
2
你做錯了什麼
鏈條長:時間不能太長,例如「百日閱讀」 拆分成小台階
沒有迴路:潛在客戶一定要能夠直接與商戶取得聯繫,或者商戶能夠主動收集數據。
沒有官微:沒有關注主體,吸引來的潛在客戶直接加代課老師,而代課老師的個人微信和工作微信分不開,導致一定的流量流失。每個機構都需要有自己的官微,無論是微信還是微博,都需要有我們的機構主體號。用一個主體號去吸粉,防止流量分流,儘量不要讓我們的用戶分散在各個老師的微信中。
並且要給每位老師都配上工作微信號,同時在發朋友圈的時候也非常需要技巧,無論是時間,還是文案,或者圖片,如果持續在發廣告,一定會被家長屏蔽。我們一定要給家長呈現需要的東西,保持持續關注。
太囉嗦:文字過多,並且沒有吸睛的標題,只呈現出一大段文字,結果用戶連學校名字都沒看到,也沒有刺痛潛在客戶的內容。
3
案例:KET考前衝刺
活動目的:吸粉,吸引機構周邊對KET考前衝刺有需求的用戶;建立不同的班級,例如詞彙營、閱讀營等等;
建立微信號:微信名稱為「KET考前衝刺」,不需要呈現機構名稱;
微信要求吸粉:3000好友;
發起活動至少建20個群,每個群200人,每天固定時間在群里講解,保證留存率。
4
活動案例
學霸期末衝刺營
建立社群:公益群才沒有防備心,不需要努力維持留存,公益群可以作為很好的一個篩選用戶的方式,留下的最終都是目標用戶;
進群後:家長進群後,把群當成免費公開課講台,進一步吸引用戶到課,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動作,可以用語音的形式進行,比如某種類型的題目學生普遍做錯,那今天我們會花5-10分鐘來主要講解這個問題;
馬甲很關鍵:不是一味的稱讚才是好馬甲,而是會提問的馬甲才是好馬甲,把家長的心聲,家長想問卻不敢問的問題問出來,之後我們再給出精彩的回答,一定會迎來更多用戶的贊同;
公益群的維護需要注意每個時間節點,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情,養成用戶習慣;
面對學生的時候一定要像醫生面對病人一樣,讓群內的用戶都能知道自己哪裡有不足,並且幫助他完善自己的不足,和家長進行健康良性的對話互動,最終使學生進步,逐漸和機構建立信任和依賴;
5
常年養群
內部老帶新
做題分享
朋友圈
好友掃碼直接做題,提交電話
電話邀約
上門試卷分析
試聽報名
外部地推
掃碼進群
做題提交電話
電話邀約
上門試卷分析
試聽報名
三、線上轉線下
第一招:一對一邀約話術
家長您好!我是張老師,這幾天孩子做的期末衝刺訓練題,我想和您簡單分析一下 情況。預計占用您3分鐘的時間。(開場白快速,單刀直入,暗示溝通僅需3分鐘)
差生:總結孩子在哪個部分集中犯錯,分析錯題原因是哪個部分沒理解,這是什麼 原因導致的。(強調知識沒懂,而且直接講題沒有意義,需要到校完整補習)
優等生:強調孩子基礎不錯,今天給開個小灶,留一些提高的題。(優等生 會被尖子生氛圍吸引,所以首先分析自己的優勢是否有此類尖子班)
第二招:引流小課
五六年級推薦課程:首字母點睛班
班型設置:兩次課程為大家解決五六年級學生首字母硬傷問題,降低家長決策成本;
針對某一重點問題設置小班課,即使在其他機構報了英語課程,也依然會選擇在我們機構報名這期小課;只需找到孩子不足,深挖病根,指出癥結並給出解決方案;
四、總結
1、養群,是中小機構最低成本的招生方式;
2、集中發力到一個微信號;
3、關鍵節點設置對應的活動;
4、群運營考驗耐力和互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