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BOLL布林線經典戰法,加倉減倉就是這麼簡單

2020-02-14     股市交易員思維

炒股是一個太容易成功的地方

這種成功是指階段性的成功,是指蘊藏著更大風險的成功。

交易難嗎?很難。虧損的人會告訴你怎麼怎麼難。但同時也有大把的人對此不屑一顧,他的不屑是有道理的,因為他正在掙錢,而且可能是大把的掙錢。翻了多少倍或連續多長時間賺錢都在此列。市場中一定存在大量這樣的人。

我們一定要明白,交易實際上是個很容易獲得成功或至少是成功感的地方。你最初做股票時,有沒有賺過錢?即便你對個股茅台——交易的究竟是飛天茅台或者迎賓茅台都不清楚的時候,也不妨礙你從其中大把的賺錢。

名利在交易中,其實是能夠很快體現的,甚至在你自己都很懵懂的時候,好運夾雜著金幣從天而降,把你的虛榮心與所謂江湖地位墊的很高很高。你可以參加實盤大賽,獲得個頭銜;你可以筆耕不輟,常年在媒體上發表高見;你也可以口出大言,比如打死做個死多頭,而且絕不認錯,從而成為名嘴;也可以執迷不悔,長期重倉買入某支股票後,突然一飛沖天後成為巴菲特的門徒。我這樣說,好像有些狐狸吃葡萄的感覺。但你細想下,市場中那麼多人,必然有很多人偏執、張揚,或者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姿態來反覆呈現。他們可以在市場中一次次賭,一次次預測,一次次口無遮攔後又自圓其說……。市場漲漲跌跌,只要他們堅持,總有正確的時候,甚至一半的時候都是正確的。於是正確的時候是他們的水平,而不正確時只是主力的洗盤或不可理喻。

所以每過一段時間,一定會有大量閃耀的明星湧現,而且他們都往往帶著真實的業績——大把的金錢或不可思議的準確預測,當真實在你的面前反覆呈現時,不由讓你相信,深深的敬佩。

我有個朋友,很早就做程序化交易了,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他也是比較有錢的,但即便如此,輸輸贏贏,最後也沒能走上持續盈利的台階。但也有學員用比較簡單的模型搞了3年,2年多都是賺錢的。於是他很自然的相信他已經找到成功的法門,堅守簡單就是有效,而其他人為什麼沒有成功,是他們沒有堅持簡單。即便筆者講了很多例子,但他只從例子中找尋自己為何成功的緣由,那麼他如何會得到警醒?如何會相信他需要大的改變,從而才能得到提升呢?不能!因為他正在成功,他正在賺錢……。你如何能對著一個賺錢的人告訴他他正蘊藏巨大的風險,這很像對著大火吹風,慾望之火不會熄滅,反而是恣意狂傲。

失敗,虧損的人往往是清醒了,但這些人摔的越重是因為他們曾經爬的很高。而爬高的人是只會眼睛看著天,而不在意自己已離地3萬3千3的。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清醒的人往往是趴在地面上的,而最需要警惕的氣球上的「成功者」卻還在往泡泡裡面灌氫氣。

交易為何會蘊藏那麼多失敗,因為它一直在用成功引誘你。就像我第一次打保齡球,就曾擊出過全中,而很多次練習後,我也不過偶爾全中。一個起點太容易的運動,往往意味著你要達到成功彼岸的困難越大。交易最大的困難不是它太難,而是它從最初就太容易,太容易入手,也太容易取得成就。

交易從不介意讓你在第一次重倉持股後就大獲全勝,也會某段時間很順從配合你的大膽預測,比如讓某個3年交易經驗的人獲勝2年半,或者讓一個初入股市的阿姨從5萬變成200萬……。交易有時候是如此的友好,以至於讓人相信財富就是滾雪球,雪球從天而降,接下來的就是雪崩。

真實的成功往往是不堪的,是跌打滾爬耗盡氣力後的登上一個新台階,而非騰空一躍一日千里,艱難背後的攀爬往往是真實有效的,但這就需要自我的反覆警醒,需要在越是取得成績的過程中越是步步為營,謹小慎微甚至如履薄冰。需要不斷自我推倒與改良,在否定的廢墟上不斷的重建。成功沒有終點,我們終究只在路上。



看完必知BOLL布林線怎麼用!

Part1 布林線定義

布林線指標呢

它由上、中、下三條軌線組成


BOLL指標通過這三條線之間的關係

再結合其他指標成為研判大盤趨勢的有效工具

布林線有幾大作用:

(1)布林線可以指示支撐和壓力位置

股價通道的上下軌是顯示

股價安全運行的最高價位和最低價位


上、中、下軌線都可以對股價的運行起到支撐作用

而上、中軌線有時則會對股價的運行起到壓力作用



(2)布林線可以指示趨勢和通道的

中軌之上為可操作趨勢

中軌之下為不建議操作區域

強勢股總在中上軌之間


弱勢股總運行在中軌下



(3)布林線可以顯示超買、超賣

股價衝出上軌將有回調

股價跌出下軌將有反抽



(4)布林線可以選擇方向

上下軌變窄隱藏著突變

開口越大說明風險越大


說到開口

大致分三類:

1、布林線開口向下



出現這個狀態的時候

馬上離場

坐等低吸就可以了


2、布林線開口緊縮



當出現這個形態的時候

上面也說了,會出現突變

馬上就會有大變化,

至於上漲還是下跌可以根據行情

和其他指標參考

如不放心可等形式明了再參與

3、布林線開口向上


K線沿著布林線上軌在滑行

應對的策略就是持股不動

讓利潤奔跑


Part2 boll與K線

了解了布林線的幾個基本形狀後,

我們再來講講它與k線的關係運用:

1、當K線從布林線的中軌線以下

向上突破布林線中軌時

預示著股價的強勢特徵開始出現

股價將上漲,應以中長線買入股票為主



2、當K線從布林線的中軌以上

向上突破布林線上軌時

預示著股價的強勢特徵已經確立

股價短期將可能大漲

應以持股待漲或短期買入為主



3、當K線向上突破布林線上軌後

其運行方向繼續向上時

如果布林線的運動方向也同時向上

則預示著股市的強勢特徵依舊



股價短期還將上漲

應堅決持股待漲

直到K線的運行方向開始有掉頭向下的跡象時

需密切注意行情是否開始轉勢


4、當K線在布林線上方運動了一段時間後

一旦K線掉頭向下並突破布林線的上軌時

預示著股價短期的強勢行情可能結束

股價短期內將大跌,應及時短線賣出股票

特別是對於那些短期漲幅很大的股票


Part3 boll與5日線

了解了boll的形狀之後,

我們把之前提到的5日均線法

和MACD聯繫起來,

這樣大大提高成功率。


股價一直在連續下跌的同時

處於MACD的死叉調整中

這時突然股價從下軌附近站上5日線

隨後MACD形成了金叉

那麼這就是最佳的買入的時機


股價在MACD沒有形成死叉的時候

股價一舉突破了中軌線的上方和站上5日線

這時MACD形成了金叉的買入信號

就是很好的買入機會



股價運行在上軌線的附近的時候

K線跌破上軌線,股價開始向下調整

下穿和站穩5日線即會反彈上漲

所以必須看好有無站穩5日線

站穩就是介入時機,跌破就該止損了



當股價一直運行在上升線的附近的時候

隨後股價開始跌破上軌線和5日線

這時MACD形成了死叉的賣出信號

那麼就要注意止損操作了

賣出獲利



案例來一發!

如果你碰到下面這隻股票:

股價開始處於上軌附近

後一根陽線突破了5日線

MACD形成金叉的買入信號

就是介入時機



股價在上軌末期

跌破5日線的支撐

這時並沒有企穩

MACD形成死叉的賣出信號

就是賣出時機



股價跌到下軌後

突然股價開始突破了5日線開始拉升

這是就是最佳介入時機

後市連續拉升


你可能看完後覺得boll有這麼簡單嗎?

公式啥的都不用知道嗎?

在這裡我的回答是:不要把指標複雜化

他們只是你觀察股票的一個圖形


PS:

至於參數設置,大量實操表明,

BOLL參數設置為(26,2)的日線布林線比

設置為(20)的日線布林線

更能準確反映股價的運行情況。

通常來說,

BOLL參數(20)的軌道更大更開闊,

參數為(26,2)的布林線更靈敏,更高效。

特別注意:此處指的都是日線布林線!


股市交易思維導圖,學習總綱,建議收藏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方法、板塊輪動和股市各類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希望股友們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想要學習的方法, 幫助大家建立清晰有效的交易系統。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這裡被壓縮,如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大音希聲」。

放棄人類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認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尋市場不屬於自己的獲利機會,干自己能幹的事,「簡化,簡化,再簡化」,應該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持續地穩步賺錢!可是,當我們認真觀察投資人的交易行為時,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出現「異化」,他們已經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

人性喜歡齊全而厭惡殘缺,請試一下,信手畫一個圓而留下一點缺口不畫完,是不是沒有把那個缺口完全補上的話心中就隱隱有點不舒服的感覺。主觀上的這種「求全」意願或許構成了人們對自身目標追求動力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求缺」思維卻可能反而能夠使我們更順利地達到目標,使我們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我只是已經了解到,現實世界中,花不開月不圓是一種更經常的客觀存在。甚至,我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缺」簡直就是一種美的境界,那由「天殘地缺」而生的「女媧補天」美麗神話,那文人墨客談心論性的「求缺齋」,那中國古建築史上匠心獨運的「求缺閣」……這使我著迷,更使我了悟。

「缺」簡直就是古中國性格的一個有機部分,我喜歡「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們離現實更近一點,離空想更遠一些。而作為職業炒手,我也漸漸發現,在市場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維,放棄「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在市場頻繁交易而盲目追漲殺跌結果卻走了更遠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賣一個最高價而遲遲不願意出手最後反還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追求一隻更「黑」的「黑馬」而不惜去冒極大的市場風險呢?……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維」,我們還可以省卻很多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煩惱,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而簡潔,不致於被繁雜的市況引致混亂,市場交易也從此不再單純是一個牟利的工具,開始變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真正的圓滿只存在於理念之中,人世上沒有誰真正看過圓的東西:月亮到底真正圓過嗎?一塊硬幣其實也不夠圓,即使高科技工藝下做出的圓用高度顯微鏡觀測也不可能圓得完美。難怪曾國藩如此說:「……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平?……」。

那麼,讓我們在喜歡完美的同時也開始欣賞殘缺吧,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剎又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投機成功的最本質要求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論和汗牛充棟的投資書籍都給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經沉湎於這些理論和書籍,試圖找到上帝賦予的「金手指」,但最終得到的卻只是感到了理論的灰色和蒼白,我也曾當面請教過某全球知名的國際性基金管理公司亞洲地區的總裁,得到的也僅僅是顧左右而言它的回答。感謝長期實踐、磨練和洗禮,伴隨著從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續穩步賺錢的歷程轉變,我逐漸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戰略上順市場心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

戰略上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抓住一些戰略性機會,使我們能夠規避一些大的風險,使我們的整體思維更加清晰,使我們交易的整體布局更加合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把握更多的交易機會,使我們的交易更加精細,使我們對市場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細微。前者是制勝的理念和前提,後者則是將這個理念轉變為現實贏利的具體路徑,兩者相得益壯,就能夠使我們在市場處於不敗之地,並持續穩定地賺錢;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違背的戒律,後者則要求使用者必須達到和市場融為一體「無為而制勝」的境界。

更多操作技術、心得感悟,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黃逸辰(L6900811),分享操作理念 ,探討盈利方法,每天乾貨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sZSSXAB3uTiws8Kcc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