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兒吃奶過急,很容易造成嗆奶,致使奶水從他的鼻孔中噴出,嚴重時還會誤入氣管,造成窒息。因此媽媽在喂奶時,如果發現寶寶吃得太急,可以先讓寶寶停一會,然後再繼續喂奶。
2、每次喂完奶後,抱起寶寶輕輕拍背,使其打出奶嗝,這樣不僅可以預防吐奶,還可避免奶水誤入氣管。
3、為新生兒穿衣服前,仔細檢查,是否夾帶異物。不要忽略小細節檢查,因為一個很小的異物就有可能劃傷或硌傷寶寶的皮膚。一個不起眼的線頭,就很可能纏繞住寶寶手指,或腳趾,影響其局部的血液循環。
4、給寶寶洗澡時,浴盆內先放冷水再放熱水。洗澡時,要托住寶寶的頭頸部。洗頭時,不要按壓寶寶頭頂柔軟的地方。
5、如有可能,請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母乳有「白色血液」之稱,不僅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而且還有很多免疫物質,可以減少疾病發生。同時,可促進母親子宮收縮,增加母子感情,對新生兒的心理、智力以及人格發育都相當重要。
6、寶寶對環境的變化異常敏感,體溫會隨之發生變化。炎熱夏季,室溫過高,衣被要柔軟、輕鬆、舒適,切勿包裹過緊。定期測量體溫1次/4h-1次/6h,體溫控制在36.5℃-37℃之間,室內溫度保持在24℃-26℃之間。
7、時常要注意觀察寶寶吃奶是否吸吮有力、有節奏、有吞咽動作、時間長短、有無間歇、口唇周圍有無紫紺、氣喘、鼻煸等。
8、生後滿28天做一次體重測量,觀察寶寶生長發育情況,如體重增長不足600g要分析原因,對症處理。
9、寶寶免疫功能不健全,一旦感染極易擴散。因此,小兒衣服、被褥要勤換勤洗,用熱水燙、太陽曬。
10、一定要保持臍部乾燥。
11、新生兒有一些生理狀況,如馬牙、乳腺腫大、假性月經、外陰分泌物、生理性黃疸,可暫不做處理。
12、母親或家人患上呼吸道感染時,一定要戴口罩,儘量少接觸新生兒,防止交叉感染。
13、新生兒出生後,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初次到來的他缺乏安全感,媽媽們需經常對其撫摸。例如輕撫新生兒頭部、背部,這樣不但給予新生兒安全感減少刺激反應,還能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和促進食物消化,增強免疫力,改善睡眠。
14、進食母乳的新生兒,大便金黃色,糊狀,每天4次左右。人工喂養的新生兒,大便淡黃色,輕干,有白色小凝塊,每天僅1-2次。
15、寶寶大便次數多、水分多,蛋花湯樣或黏液膿便,有腥臭味,伴腹脹、嘔吐、煩躁、哭鬧等情況,說明有腸道感染,應及時就醫。
16、新生兒吃奶後會出現打嗝、溢奶,這是比較常見的。每次喂奶,讓寶寶含滿奶暈,避免吸入太多空氣。
17、嬰幼兒奶瓶奶嘴的選擇:
圓孔奶嘴的優點:流速適當,成滴狀,吸吮時不費力。缺點:孔小,添加副食品時易形成堵塞,變通方法就是把圓孔挖大或轉換較大吸孔。2個月內嬰兒力道小,較適用圓孔型,圓孔會使奶汁自動滴出,寶寶吸吮較易。
十字孔奶嘴的優點:以寶寶吸吮力來控制流速,不易因漏奶而嗆奶。奶瓶打翻時不易流出。可添加副食品。缺點:早產兒、病兒的力道較小,吸吮力較差,十字孔較不適用。配合3個月以上寶寶添加副食品使用。即使用力吸,也不會造成吸孔裂大。
Y字孔奶嘴:優缺點與十字孔奶嘴一致。
18、不論是奶瓶奶嘴或是安撫奶嘴,皆有其選購或使用上的通則,材質上宜用高品質活性矽膠制,不會釋放亞硝胺,且符合國家安全檢驗。
19、3個月內的寶寶宜用較易吸食的軟型奶嘴,4個月後寶寶開始陸續長牙,應用稍硬且奶頭略長的奶嘴。
20、可為寶寶補充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胡蘿蔔、魚肝油等,可使視網膜杆狀細胞獲得充分營養,增加眼睛的適應能力。
21、寶寶仰臥,在其胸上方及視線所及處懸掛能引起寶寶興趣的玩具,距離40-70厘米。注意,玩具不要懸掛在寶寶眼睛正上方,也不要長時間懸掛在同一個位置,以免引發對視或斜視。
22、父母若能經常同寶寶說話、聊天,告訴孩子正在做什麼,經常叫孩子名字,有聲有色地背誦一些詩歌給孩子聽,可以讓孩子熟悉你的聲音,看你的口形和面部表情,促進孩子在語言方面的發展。
23、1-2個月的嬰兒可以做俯臥抬頭動作訓練,3-4個月的嬰兒能俯臥抬頭離開床面時,就可以做兩臂支撐抬起前胸訓練。
24、寶寶的抬頭訓練應在睡醒後、喂奶前,空腹進行,每天2-3次,時間由短到長。
25、手的精細運動指新生兒雙手能握緊拳頭,2個月時能逐漸鬆開,3個月時會有意識地拿東西,4個月時能抓住玩具。
26、嬰幼兒的擴胸運動:嬰兒仰臥,成人雙手握住嬰兒雙手的腕部,成人大拇指放在嬰兒的掌心內。將嬰兒兩臂於胸前交叉,然後向外平展與軀幹成90°,掌心向上,再將兩臂平行於胸前交叉,最後還原。
27、嬰幼兒的上肢運動:將嬰兒兩臂向外伸展與軀幹成90°,掌心向上,然後兩臂向前平舉,兩掌心相對,再將兩臂上舉,量於頭部兩側,最後還原。
28、嬰幼兒的屈肘運動:屈曲嬰兒兩時關節,然後還原。
29、嬰幼兒的肩部運動:以肩關貼身拉起嬰兒的左上肢,與平面成45°,以肩關節為軸心,上肢由胸前向外旋,恢復原位,再做右上肢動作。
30、雙腿伸屈運動: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成人雙手輕輕握住嬰兒腳踝的上部。屈曲嬰兒右側髖關節及膝關節各90°,然後伸直右下肢。接著以相同的動作做左下肢。
31、屈伸趾、踝關節運動:嬰兒仰臥,成人左手握住小兒左踝部,右手握住左腳5個足趾。屈伸嬰兒左腳5個關節,反覆4次,然後屈伸踝關節,反覆4次。然後以相同的動作完成右側。
32、髖關節運動:嬰兒仰臥,兩腿伸直,成人雙手輕輕握住嬰兒雙側踝關節上部,操作時先屈曲左髖關節、膝關節,使其各成90°,然後以髖關節為中心,將左腿向身體外側慢慢轉動,最後還原。右腿動作同左腿。
33、踢腿練習:把寶寶放在結實的床墊上,不要蓋被子,讓寶寶有幾分鐘時間來練習踢腿和伸展胳膊。
34、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第2周末自然消失。如果黃疸出現過早、過深,時間持續過長,就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35、預防感染:早產兒免疫力低下,且皮膚薄,通透性高,極易發生感染,所以就醫時應做到:
室內環境清潔、安靜,空氣新鮮。
嚴格消毒隔離,接觸嬰兒前要洗凈雙手。
工作人員要嚴格無菌操作。
嬰兒用品應消毒,並專用。
限制探視,減少與探視者接觸。
做好臍部、眼睛、輸液部位的消毒護理。
36、寶寶出生後的第6個月,單純吃母乳就可以完全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
37、脂溢性皮炎:由頭部皮脂腺的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空氣中的塵埃組合而成,主要表現為頭部有一層黃色厚厚的頭垢。父母需要將嬰兒潤膚油塗抹在有頭垢的部位,待痂皮軟化,再用溫和的嬰兒洗髮精清洗即可。
38、鵝口瘡 :由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現為口腔黏膜有擦不掉的白點。預防及護理的重點是做好奶瓶、奶嘴等奶具的消毒,母乳喂養前要清洗乳頭。特別是在夏季,配製好的奶液放量時間不宜過長,每次喂奶後應用棉簽蘸5%小蘇打清洗口腔。
39、皮膚濕疹:這是一種常見的嬰兒皮膚病,常因吃入某些蛋白質或吸入花粉等過敏而引起,一般多見於吃牛奶的嬰兒,若母親吃了魚蝦或蛋類,喃乳後,寶寶也可能會長出濕疹。
40、正確選擇及更換尿布:應該選擇既舒適又方便又經濟的尿布,目前有三種常用的尿布可供選擇:
一次性尿布,也是最流行的選擇,它是用紙漿製成。
傳統的毛巾尿布或棉尿布,它們是用純棉做成的。使用時要清洗、消毒並晾乾,可以反覆使用。有些地區提供洗尿布的服務。定期將用完的尿布集中送到洗尿布中心,再把上一次送來的帶走,這樣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也可以幫父母從洗尿布的家務事中解放出來。
可重複使用的尿布結合了一次性尿布和棉製尿布的優點。父母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