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容易春困?中西醫這樣解釋…但這種春困或是疾病信號!

2020-04-10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大家對這句俗語應該都不陌生,或許此時正在親身體驗著春天帶來的莫名睏倦感。

明明春天的時候,天地自然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為何人總是昏昏欲睡呢?

1,春困到底怎麼回事?

春困的緣由,中西醫各有不同的看法。

現代醫學認為:

1,季節轉換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冬天氣溫低,人們的血管會收縮,相對來說,外周血管收縮,大腦的血液供應就會比較充足。而春天氣溫轉暖,皮膚中的毛細血管逐漸舒張,血液更多地流向皮膚,因此流向大腦的血液相應減少腦細胞易供氧不足,人也就容易睏倦,由此形成了春困。

此時更要保證規律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並且最好有20分鐘的午睡時間。而在起床後,可進行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打太極、瑜伽、散步等,這些都有利於緩解春困現象。

2,可能飲食過量及缺乏維生素B族

吃完午飯後,你是不是也特別容易犯困?

機體在將體內的糖和脂肪等轉換為能量時,需要大量的B族維生素,因此若體內缺乏維生素B族,能量供應不足,會使大腦昏沉疲倦,也會讓人心情不佳

平時要注意管住嘴,適量飲食,並多補充些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像糙米、玉米、豆類、燕麥、花生、黑芝麻、腰果、草莓、菠蘿、動物內臟等。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

1,腎陽不足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發陳就是生髮冬天裡儲藏在體內的腎陽之氣,如果冬天儲蓄不足春天就沒有足夠的陽氣來生髮,特別是人體上部頭面等處的陽氣就不足,就會出現哈欠連天、昏昏沉沉的現象。

若在冬季時不注意保暖、運動過度、大汗淋漓、早睡晚起,使得陽氣不得封藏,不妨試試下面這款茶飲,振奮陽氣:

桂香橘皮飲

【藥材】

肉桂3克:助陽氣;

香櫞5克:疏通氣、化痰;

橘皮6克:疏通氣,調和肝脾胃、化痰;

三味藥泡水代茶飲,早飯後喝一杯溫的。

【功效】振奮少陽陽氣,使氣的運動由中心向四周展發。

2,肝鬱氣滯

春季是肝臟所屬,而肝主疏泄、主藏血、主調暢氣機。而若肝鬱不暢就會影響陽氣的正常升發,從而引發春困。

疏肝解郁茶

為什麼人容易春困?中西醫這樣解釋…但這種春困或是疾病信號!

【配方】月季花5片:活血調經、疏肝解郁、消腫解毒;

茉莉花5-10顆:強心益肝、溫中和胃、理氣安神。

兩種花一起泡水喝,對於胸腹脹痛、肝鬱血滯的人有好處。

3,脾濕不化

春季氣溫漸升,外界環境水濕增加,濕邪過勝,脾胃容易被困住

而脾濕,一來不能運化水谷,即將食物轉化為對人體有用的精微物質,人體就會缺少能量供應

二來不能升清,不能將水谷精微等清陽之氣,吸收並上輸於心、肺、腦,陽氣不足,從而引發春困,同時還可能伴有疲勞乏力、食欲不振或腹瀉等症狀。

健脾化濕方


【配方】

茯苓5克——利水消腫、滲濕、健脾;

山藥5克——健脾、補氣、補陰;

蓮子(去芯)5克——健脾祛濕;

百合3克——化痰、安神、止咳;

陳皮3克——燥濕化痰。

以上藥材打粉,開水沖泡。這是一天的量,分早晚兩次服用。

2,春困也有真假之分

春困雖是正常現象,但要注意,有的「春困」是由器質性病變造成的,是「假春困」,要學會辨別:

1,困+鼾聲如雷:睡眠性呼吸障礙

這部分人往往睡覺時打鼾很嚴重,並且在睡眠過程中易出現血氧不足反覆覺醒、睡眠片段化,以致於深度睡眠不夠,睡眠質量不好,白天自然就會昏昏欲睡了。

這種病會危害全身器官,並增加心律失常、腦缺血、腦梗等的發生率,因而若調整生活方式後還未緩解打鼾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2,困+呆:甲狀腺問題

甲狀腺功能減退時,人體新陳代謝變慢,再加上食慾減退,常常會出現犯困、嗜睡、無精打采、遲鈍等現象。

但如果甲狀腺機能過於亢奮前期會促使身體消耗能量過多,吃得多卻瘦,並且會導致人體交感神經系統「亢奮」,讓人難以放鬆。而發展到中期,則可能會出現兩眼發獃、表情淡漠、嗜睡等情況。


3,困+行為異常:腦卒中

發病前一周,大腦因為缺血和缺氧而出現睏乏和不停的打哈欠,此症狀和春困差不多。

因而若出現一過性黑蒙或看東西模糊;噁心嘔吐以及心慌出汗;不受控制地流口水;一側身體突然發麻且伴有肢體無力症狀需引起重視。

另外,像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可能會因為春天氣候變化多端且氣壓低而嚴重,從而出現頭暈、疲睏的現象。因而此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血壓、血脂、血糖的監測,出現不適,要及時就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ICDZ3EBnkjnB-0zxl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