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致癌「幽」靈——半數國人都攜帶這種致癌物

2019-07-09     腫瘤大醫生

病從口入這句話絕對是真理!現代很多疾病甚至癌症都是「吃」出來的,如食道癌、胃癌。胃癌是全球普遍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列第二,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胃癌患者死亡。最大的禍首竟是一個綠油油、身體如火腿腸,尾部帶有幾根觸鬚的細菌,很像一根被縮小、染綠、瘦身後的胡蘿蔔,它就是「多口相傳」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搞事情我最強

據歐洲研究人員表明,幽門螺旋桿菌的來頭能追溯到5300年前!著名的奧茲冰人胃裡就提取出這種細菌。起初,研究者不相信有細菌能在胃酸中存活,直到澳大利亞的病理學家Robin Warren和內科醫生Barry Marshall在實驗室中成功分離、培養出了這種螺杆狀細菌,才證明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並證實大多數消化性潰瘍甚至胃癌,都是它搞的事情。

3D視圖下的幽門螺旋桿菌真容

幽門螺旋桿菌搞事情能力有多大?全世界2/3的人都帶有幽門螺旋桿菌,我國近半數人屬於攜帶者。而且,胃裡只要有幽門螺旋桿菌,就別妄想甩掉它!目前沒有單獨藥物可以消滅它,只能靠多種藥物長期輔助治療。這個壞東西真正做到了不離不棄,奧茲冰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人都死了那麼久它還在折騰。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什麼病?自己有沒有被它黏上?請認真回答下面的靈魂拷問:

1、有沒有出現過胃疼、胃酸、胃炎、甚至胃潰瘍?沒錯,80%的幾率是它搞出來的。

2、躺下睡覺就會打嗝(噯氣),感覺腹部「內力外涌」?起床打個哈氣差點兒被自己熏倒(口臭)?有50%的可能性,幽門螺旋桿菌正在你的胃裡作祟。

3、時不時一股洪荒之力由胃部向上噴涌(反酸)?脆弱的小心臟總感覺被開水燙了一下(燒心)?此種情況有60%幾率是幽門螺旋桿菌逐漸強大,正在破壞你的胃壁。

如果頻繁出現上述3種情況,請及時就醫檢查,抓緊時間用藥,別讓幽門螺旋桿菌猖狂下去。

其實,幽門螺旋桿菌本身並不可怕,而是它搞出來的事情實在不可估量。被它盯上的患者普遍易發胃病。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會攻擊胃壁,胃壁的作用是保護人體防止胃酸外漏。然而,幽門螺旋桿菌開始搗亂就證明它們非常強大了,受到攻擊的胃壁會出現潰瘍、炎症等,有時候也會導致胃出血。

現今,幽門螺旋桿菌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入Ⅰ類致癌物,胃癌發病率與它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幽門螺旋桿菌,人類患胃癌的風險可以降低39%!現代消化道癌症檢查有一項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屬性,陰性則太平,如果是陽性,患癌的幾率非常大,甚至已經處於癌變期。

幽門螺旋桿菌:傳啊傳啊,我的驕傲放縱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幽門螺旋桿菌都是吃出來、傳出來的,而且它的傳播途徑非常直接,甚至被冠以「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名號。原因是,因為它具有「多口相傳」的特性。

第一是口口相傳:咱們中國人的餐桌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平台,混雜在一起的碗筷、被不同人夾取的飯菜,統統都是傳播源。更為直接的行為,親吻。只要對方帶有幽門螺旋桿菌,你們的恩愛將由它陪伴到老。很好地驗證了病從口入這個道理。

第二是糞口相傳:不是吃糞!而是接觸過排泄物、污染物、食物殘渣後,沒有洗手,導致幽門螺旋桿菌會從口中進入胃裡,所以飯前便後必須要洗手!

第三是自身口腔細菌:不刷牙、偏食糖類、油膩等易造成口腔細菌滋生的食物,有長期吸煙情況等,會給幽門螺旋桿菌提供生長空間,從而侵入胃部。

幽門螺旋桿菌:免疫?那是不存在的

幽門螺旋桿菌幾乎無法被免疫,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預防。實際上,預防幽門螺旋桿菌都是日常習慣,比如勤洗手、遠離不凈水源和食物,不吃生食、獨立使用餐具,飯菜用公筷,保持口腔健康,每天清潔口腔衛生等。

對了,幽門螺旋桿菌還很任性,有些人感染後很快會得胃病,而有些人從小就感染,但是終生不發作、無病症,不盡感嘆:人與人的差別真是大啊!當然,這種感染後卻安然無恙的幸運兒屬於極少數。目前,西醫採用抗菌素藥物(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效果理想;中醫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也有方法,如辨證治療,服用湯藥、鮮草藥汁等。

最後,提醒大家多關注胃部健康,頻繁出現反酸、燒心、噯氣、胃痛等情況,及時就醫治療,在幽門螺旋桿菌肆虐前遏制住它,及時治療病情,防止惡化、癌變。

圖片原創/甄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vv5KmwBmyVoG_1ZIV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