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想要高產,這樣追肥,科學合理有保障

2019-07-24     一條農資

玉米想要高產,施肥絕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畢竟玉米本身對於肥料的需求就非常大,把握好玉米的追肥時期,追肥特點以及追肥次數,科學合理的進行追肥,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玉米獲得更高的產量。

1.把握好玉米追肥時期

玉米追肥的最佳時期在拔節至穗分化期,此時玉米已展開7-12片葉,正是雌穗生長伸長至雌小花分化期,是決定玉米穗長穗粗的關鍵時期,此時追肥能滿足拔節孕穗對養分的需要,促進穗分化,使玉米穗大粒多。

2.掌握玉米追肥方法

玉米生產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有3種,(1)即壟台撒施,而後立即犁蹚土覆蓋;(2)人工壟台株間刨坑深施,覆土,再犁蹚地覆蓋;(3)壟溝追肥。這3種追肥方法效果最好的是人工刨坑蹚溝覆土,這樣做會因施肥深,覆蓋嚴,肥料利用率高,而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將比壠上撒施肥的增產2%-11%。

其次是壟溝追肥,這種方法優點是省工省事,不足之處是肥料距根系密集區稍遠,不利於玉米根系充分吸收肥料,因此,在使用時一定要犁蹚淺溝後施肥覆土,把肥料蓋嚴,以免揮發流失浪費。壟台撒施的有時會因封壟不嚴,肥料裸露在外面,造成損失浪費嚴重。玉米追肥深度、距植株都應該是7-10厘米,這樣做有利於玉米根系吸收利用,若超過10厘米會影響肥料施用效果,少於5厘米會造成燒苗。施肥後要及時覆土或結合鏟趟覆土。

3.合理安排追肥次數

我們玉米大部分都在9-11葉期追一次肥,如果用作追肥的數量較大,最好進行兩次追肥(拔節孕穗肥和穗粒肥)。兩次追肥的分配原則是,第一次應占追肥總量的2/3,第二次占1/3。沙質土等輕質土壤,保肥水性差,要少量多次追肥,以防氮素淋失。

4.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追肥數量

玉米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需肥特性、品種生育期等適量追肥,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所需。土壤肥力較低的地塊應増加追肥量,反之可適當減少用量。高肥力地塊,尿素用量為15-17公斤/畝;中等肥力地塊,尿素用量為18-20公斤/畝;低肥力地塊,尿素用量為21-23公斤/畝。另外因密度和栽培方式不同,追肥量也不相同。種植密度大應加大追肥量;玉米大壟雙行或雙株緊靠的更應增加施肥量,每畝地追尿素35-40公斤。如底肥、口肥未施鉀肥,可在首次追施氮肥一起,畝施氯化鉀3-4公斤或硫酸鉀4-5公斤。

5.根據實際情況科學管理

土壤乾旱情況下,根據氣象預報確定追肥時間,最好在雨前追肥。還要根據玉米長勢、苗情狀況適量追肥,缺肥地塊應及時補施,加大追肥量。對貪青晚熟地塊,要增施磷、鉀肥,促進玉米儘快成熟。

對於玉米這種農作物來說,掌握玉米的生長特點,科學合理的施肥是玉米高產的關鍵。如果感覺有幫助,麻煩分享、關注、收藏一下吧!(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vZjJGwBmyVoG_1ZIO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