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浮躁,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當成了一場交易。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得到回報,也正是這樣的心思,讓本該持守的道德和人生的善良都化為泡影,也成了自己交易的工具。
比如說,很多人行善的時候,或者以誠信待人的時候,總在計較著別人會怎麼對自己。一個人行善了,他總在計較著對方有沒有以同樣的方式回報給自己,當他對待別人真誠的時候,也總是希望別人一定要對自己真誠,否則就覺得自己的真誠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的。
其實並非如此,一個人善良與真誠最大的意義並非是對方給予自己的回報,而是內心坦然之後,所散發的那一份魅力,讓你的人生所收穫的一份厚重。
國學智慧《菜根譚》中說:信人者,人未心盡誠,已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已則先詐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一個能信任別人的人,也許別人並不十分誠實,但是他自己一定是誠實的。一個懷疑別人的人,別人也許並不是狡詐的,但是他自己內心卻是狡詐的。
對於一個人來說,他可以用善良去對待別人,但是未必能夠保證所有人同樣以善良去對待他。但是即便如此,他收穫的都是內心的一個心安和善意,這才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份厚重感。
人生正是因為德行的厚重而收益良多,善良最好的回報,就是善良本身。
古代有一個人叫做齊恆,自命清高,他不喜歡與達官貴人往來,隱居作畫,他覺得這樣是瀟洒明智的舉動。
有一天,他在鄉間小道上玩耍,看到幾個莊稼漢在辛苦的種著秧苗,他就上前觀看。
他問其中一個老農:「你除了種田會做別的事情嗎?」
老農搖搖頭說:「我就是個莊稼人,其他什麼也不會,只會做農活,不過我對種葫蘆非常有方法,能夠賣出很高的價錢,官老爺都從我這裡買葫蘆,後來我把種葫蘆的技術教給自己的鄉親,一年下來,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齊恆這個時候就說:「這麼好的事情,你一個人享用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要讓大家學會呢?你自己多賺一些,不就不用幹活逍遙自在了嗎?」
老農聽了就說:「我有一個大葫蘆,他不僅硬的像石頭,而且皮非常厚,以至於葫蘆里都沒有縫隙,我想把這隻大的葫蘆送給你。」
齊恆就說:「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吃了還能放東西,可是你說的葫蘆皮厚,還沒有空隙,而且堅硬的還不能割開,這樣的葫蘆有什麼用呢?」
老農就說:「你說的對極了,不過你沒有考慮過,你隱居在這裡,腦子裡面都有學問和本領,但是對別人一點益處都沒有,你和那個葫蘆不也是一樣嗎?」
一個人向他人施予善心的時候,體現的才是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你如鐵石心腸,對誰都沒有憐憫之心,做任何事情都想著回報,那麼這樣的心思,還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有一天,也許外在的財富,地位,名利都會失去,因為外在的事物不可能長久的陪伴著你,但是內心厚重的德行卻可以經歷時間的沖刷,它依然是自己無形的財富。
正是因為自己德行魅力的散發,更能聚斂名聲和地位。
善良和心誠最好的作用,是讓我們自己心安,自己內心安寧了,便少了許多糾紛和痛苦。而那些內心心存狡詐的人,他們即便是獲得短暫的利益,但是也因為內心狡詐愚昧的心思,而讓自己的內心徒增傷悲,徒增痛苦。
因為他們內心狡詐,即便是別人和他們正常交往,他們也覺得別人是以奸詐的心思來面對自己,這樣的情緒產生的必然是痛苦,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也是人性之中的愚昧。
永遠要明白一句話:善則心安,信則心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當你內心有了一份豐厚和仁慈的時候,自然能有人生的另一份收穫,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去生活。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