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青年刺殺異國王公,為何成為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2020-06-18     獨行客地圖帝

原標題:塞爾維亞青年刺殺異國王公,為何成為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對於弗蘭茨-斐迪南大公這個人物,大家並不陌生。正是由於此人在波赫的塞拉耶佛被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因為他是奧匈帝國的繼承人,他的遇刺給了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的最佳藉口。斐迪南大公遇刺,奧匈帝國為何要向塞爾維亞宣戰,這裡面的事情就太複雜了。

先介紹一下我國人非常熟悉的塞爾維亞。塞爾維亞位於歐洲巴爾半半島,順時針方向分別與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黑山、波赫、克羅埃西亞為鄰,面積 萬平方公里,是個內陸國。塞爾維亞的前身南聯盟(塞蒙)是有出海口的,但黑山在2006年宣布獨立成為國家後,塞爾維亞就淪為內陸國了。

無論是從面積還是人口或是綜合影響力,塞爾維亞都不是一個區域性大國,但在以前,塞爾維亞可是一個響噹噹的大國。尤其是在公元1346年,塞爾維亞建立了強大的塞爾維亞帝國,巴爾幹半島的面積約有55萬平方公里,塞爾維亞帝國就占了三分之二。雖然在1371年,塞爾維亞帝國就結束了輝煌的歷史,但如此短暫的輝煌依然在歷代塞爾維亞人心中生根發芽,他們希望重建塞爾維亞帝國。

到了1844年,塞爾維亞人將根深蒂固的「大塞爾維亞」意識形成了理論上的具體指導。時任塞爾維亞公國首相的加拉沙寧在他的著作《略圖》中明確了塞爾維亞的未來發展方向——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大塞爾維亞國,將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統一起來。尤其是看到同在歐洲的德國與義大利統一,塞爾維亞人加快了「統一」巴爾半的步伐。

塞爾維亞想統一戰略意義巨大的巴爾幹半島,強大的奧匈帝國也在做同樣的夢想。奧匈帝國在1908年占領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個地區。現在的波赫是一個國家,全稱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但在當時是兩個地理區域。而這兩個區域被很多塞爾維亞人視為自己的地盤,奧匈帝國此舉無疑極大地刺激了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的仇恨加劇。

在此之後,塞爾維亞把目光轉向了巴爾幹地區的內部爭鬥。在兩次巴爾幹戰爭中,塞爾維亞獲利甚豐,地盤和人口大大增加,這引起了奧匈帝國的極大警覺。奧匈帝國認為羽翼豐滿的塞爾維亞一定會向奧匈帝國獅子大開口,不如先下手為強。

1914年5月,奧匈帝國繼承人斐迪南大公與德國軍界大佬小毛奇見面,就對塞爾維亞的戰爭作具體討論。斐迪南之後又與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會議,商討對塞爾維亞先發制人。奧匈帝國擔心沙俄會利用這一事件進入巴爾幹半島,德國則向奧匈保證,一旦沙俄進入巴爾幹,德國將站在奧匈一邊。

吃下定心丸的奧匈帝國開始不斷刺激塞爾維亞,比如在塞拉耶佛進行軍演,甚至是時間都定在了6月28日。6月28日是所有塞爾維亞人心中的痛,因為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鄂圖曼土耳其征服的恥辱日。

就在這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婦來到了塞拉耶佛,他的身份是奧匈帝國軍隊的總檢察官。奧匈帝國即將對塞爾維亞宣戰,刺痛了很多塞爾維亞人,包括在塞拉耶佛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普林西普從小就被灌輸大塞爾維亞的思想,他對斐迪南大公此行極為憤怒,決定刺殺他。

具體的刺殺細節我們就不多講了。隨著兩聲槍響,乘坐一輛敞篷車的斐迪南大公夫婦命喪塞拉耶佛,從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就實力來說,奧匈帝國是世界強國之一,和實力弱小的塞爾維亞相比,就是一頭大象站在兔子面前,何況奧匈帝國背後還站在更加強大的德國。大象踩兔子,也許就是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戰爭的真實寫照。好在受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影響的不僅是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整個歐洲都被裹卷進來。德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站在一起,塞爾維亞與實力強大的英國、法國、沙俄、日本、義大利站在一起。最終的戰爭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英法俄等國組成的協約國戰勝了德奧土等國組成的同盟國,塞爾維亞也趁機收復了很多地盤。1918年年底,塞爾維亞等國組建了一個王國,這就是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後來演變成南斯拉夫,直到南斯拉夫最終解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QBjw3IBnkjnB-0zST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