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果裁員,哪些人會被留下,哪些人會被失業?

2020-03-10     餐飲先驅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在第一季度用工增減情況上,63.9%的餐企明確表示會減員;其中42.0%餐企表示進行「適度減員」;21.9%則會「大幅減員」。

沒錢賺,就只能省著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生存面前,餐企裁員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哪些人會被留下,哪些人會被失業?


哪些人會被留下?


01

願意和企業同進退、共存亡的員工


此前曾報道過疫情下餐飲業湧現出來的「中國好員工」。在企業危急存亡的時刻,他們紛紛站了出來,或自願降薪,或申請領取工資0元,或無條件支持公司的一切決定,和公司一起共渡難關。

比如,木屋燒烤員工林加榮就給老闆隋政軍發了一封請願書,大意是:在木屋九年,木屋培養了他,讓他得以成長並擁有了房子等一切。現在公司面臨難關,他和團隊願意只領取最低基本工資,與公司一起承擔責任,承擔風險。



寥寥百字,讓人動容。患難見真情,試問哪個老闆會裁掉這樣的員工呢?


02

難以替代,能創造實際效益的員工


雖然崗位不分貴賤,但真到了生死存亡時刻,企業保留的肯定是核心的、能創造實際效益的、難以替代的崗位或員工。相比其他崗位或員工,這些崗位或員工被割捨的風險會相對較低。


比如,一些單兵作戰能力特彆強,能完成門店管理和運營核心工作任務的員工;一些真槍實幹,工作能力突出的員工;一些平日注重學習、能勝任多個崗位工作的員工。


哪些人會被失業?


01

追求安逸、沒有擔當的員工


有些員工,工作沒什麼激情。對他們來說,就是每天準時上下班、每月準時拿工資,個人利益永遠大於公司利益。一旦公司有難或步入低谷,這類員工就會抱怨公司,和老闆錙銖必較……

前不久,專門為餐飲公司提供配套設施的周總就為此在朋友圈發牢騷。由於疫情期間停工,他的工廠積壓了很多訂單,復工後馬上就得把積壓的訂單生產出來,否則一旦下游餐廳復工,就會忙不過來。



於是周總和員工開會,商量從本周開始、後面兩個月,普通員工每周休息一天,拿一天時間出來加班搶工,彌補前面停工帶來的影響,中層及高層管理則取消後面兩個月的休息,所有人按照加班計算工資補助。

誰知很多員工表示即便有加班工資,也不願意加班。周總很生氣,直接下令不願加班的員工做離職清算,並且在朋友圈公開招聘。


02

薪水很高,卻貢獻平平的員工


這類員工很多是管理層,薪水和資歷都很高,甚至擔任廚師長、總監之類的要職,有的卻沒有出色的實力,沒為餐廳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在這個特殊時期,這類員工很容易被老闆找准機會裁掉,然後被更年輕的人所取代。



03

不能創造直接價值、可有可無的員工


抗疫是一場持久戰。對餐企來說,最要緊的就是穩住。當前想要穩,就要聚焦業務,集中人力做有產出的事。

這樣一來,一些可有可無、不能創造直接價值的崗位就可能被裁掉,比如一些與品牌營銷或者與研發相關的員工,還有一些辦公室的職能崗。


吳憨子就提出要裁掉辦公室「白領」,以提高人效,完成自我變革。具體包括裁掉拓展白領,創始人親力親為。


裁掉研發白領,把研發放進門店,讓菜品真正貼近消費者。裁掉督導白領,把督導放進門店,在每個門店循環上班,現場問題現場解決。


裁掉策劃與設計師,只留一名「有思考有溝通有文案有執行力」的策劃總監。裁掉普通心態的行政與財務,只留一名「思行合一」的主管。


裁掉副總與經理,實現扁平化管理,CEO下面直接設置總監,總監下面直接設置主管,主管即幹事。

想學習更多酒店經營管理方法請加入「創業者聯盟」圈子 :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點擊上面「進入圈子」即可加入,關注「餐飲先驅」才能每天收到精彩內容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dEMw3ABjYh_GJGVGP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