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頭條號作者【親子育兒堂】原創作品,頭條號首發,抄襲必究!
提到孩子的學習問題,很多家長都有一言難盡的感覺。
我不止一次聽到家長朋友愁容滿面地說:「唉,我家的孩子一點天賦都沒有,不愛學習,只想著玩,給他輔導作業能給我氣出心臟病來;拿到成績單的時候更想暴揍他一頓,這麼笨的孩子可怎麼教啊?!」
聽到這樣的抱怨後,我忍不住想要反駁,孩子成績差就是笨,就是沒天賦嗎?
當然不是!如果僅僅從孩子的學習成績出發,就給他們貼上這樣的「標籤」,無疑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為人父母者,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都有可能變得十分優秀,關鍵要看家長如何去發掘。
台灣作家劉墉的教子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劉墉也有個不省事的兒子,不但學習成績極差,還在班裡調皮搗蛋,影響其他同學,成了老師眼中的「刺頭」。
劉墉被老師叫到學校,「敲打」了好幾次,心情也很不好。他也覺得納悶,對孩子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話說了一籮筐,怎麼就沒有一點效果呢?
後來他絞盡腦汁,想了個好辦法——跟兒子簽了一份「零分賭約」,只要兒子下次考試能考零分,他就再也不限制兒子的自由了。可要是考不了零分,兒子就得一切聽從父母安排。
為了避免兒子耍小聰明,劉墉還規定兒子不能交白卷,也不能故意空下題目不做。兒子覺得這些要求十分簡單,就痛快地答應了。
沒想到到了考試的時候,兒子才發現想考高分不容易,想考零分更不容易。因為會的題可以故意選錯答案,不會的題就算瞎選也有可能蒙對答案,所以每次考試他都得不到零分。
對於這樣的結果,兒子十分不滿意。為了考零分,他竟然自覺地開始研究那些不會的題目。
說來也怪,平時不想學的時候,每一門功課都像是天書;現在主動學習了,書里的知識看上去也沒有那麼深奧了,兒子學著學著就來了興趣……
又過了一段時間,兒子把所有題目全部弄懂了,再去考試的時候,終於拿到了零分。等他拿著試卷告訴劉墉「好消息」的時候,劉墉卻哈哈大笑:「你這傻孩子,能考零分,也就能考100分!不信你試試!」
兒子這才明白劉墉跟自己的賭約是怎麼回事,他也被逗笑了,同時也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信心。從那以後,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讓老師連呼「不可思議」。
後來,兒子考上了哈佛大學,一口氣考到了博士學位,還學了樂器和作曲,成了人們眼中的「天才少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小看孩子的潛力,也別草率地判斷孩子有沒有天賦。
家長如果能夠像劉墉這樣對孩子保有信心,並注意採取巧妙的方法來啟發和引導他們的話,就一定能夠獲得十分理想的結果。
那麼,在遇到孩子學習成績不佳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把學習成績好壞與天賦、智商高低分開
學習成績的好壞和孩子的天賦、智商高低並不能夠划上等號。
因為造成成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培養出學習興趣,沒有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等等,都可能造成成績不佳。
家長對此要有客觀的認識,不要貶低孩子,給他們貼上「差生」「笨蛋」之類的標籤,因為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感到絕望,他們會畏懼學習、厭惡學習,成績下滑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不僅如此,家長的貶低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影響他們的人格發育,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
2.別讓考試成績決定對孩子的態度
作為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時應當表現出成人應有的理智和冷靜,不要因為一時成績好壞就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成績好的時候就抱著孩子大喊「心肝寶貝」,成績不好的時候就陰沉著臉挖苦、辱罵,這樣的父母在孩子眼中必將失去全部威信。
孩子會覺得父母愛的是分數,而不是自己!
因此,家長一定要減少一些功利心,不要對孩子的成績過於看重。
假如孩子考了高分,家長可以適度讚揚,但不能過度;孩子分數不理想,家長也不要大發雷霆,而應和孩子一起尋找原因,查缺補漏。
3.家長在教子之前應當先進行反思
我們大都只是平凡的父母,不是什麼專業的教育大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有疏漏之處。為此,平時應當注意反思,看看孩子不愛學習,是不是也有自己教育失當的原因。
比如我們總是逼迫著孩子學這學那,卻不考慮他的接受能力;比如我們在輔導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給他一個現成的答案,卻沒有注意引導他主動思考;再比如我們每天催促孩子該讀書了,該寫作業了,自己卻抱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凡此種種,都是需要儘早做出改變的,否則我們再費力逼迫孩子、督促孩子,也不可能產生明顯的效果。
4.教育孩子講究「對症下藥」
聖人孔子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講究「因材施教」,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也應當吸收這樣的理念,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氣質,採取一些「對症」的啟發方法。
就像劉墉在教育自己的兒子時,就考慮到了孩子有不服輸的性格,所以用了一招激將法,激他想辦法考零分,孩子為了贏爸爸,自覺地努力學習,最後從差生變成了天才。
那麼,您的孩子有什麼樣的性格呢?
平時認真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掌握了他們的脾氣稟賦,在此基礎上,設計一些特殊的引導方法,一定能夠產生奇效!
在眾多的教育方法中,我最不欣賞的就是「打罵教育法」,偏偏有很多父母認為「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遇到孩子成績不好,就是一頓連打帶罵。
可是打罵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影響他的性格完善,嚴重時,孩子還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憎恨心理,什麼事都和父母對著干,逆反心極其嚴重。到了這種程度,父母可能後悔都來不及了。
所以我想提醒父母們,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儘量不要打,不要罵,而是要心平氣和地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
1.改善家庭氛圍
因為孩子學習不好,就對孩子施加體罰和語言暴力,搞得家庭氛圍極其緊張,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更加不可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
因此,家長應當改變這種做法,要讓家庭氛圍變得輕鬆、愉快起來,不要讓孩子承受過多的壓力。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家長可以用幽默的話語和他溝通,不時地開個小玩笑,讓孩子笑一笑,這樣也不會讓他覺得學習是充滿「恐怖」的事情。
2.正確看待成績
對於學習成績,家長要客觀看待:分數不代表什麼,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學到知識,能不能將這些知識學以致用。
所以當孩子拿回了考卷後,家長先不要急著批評、打罵,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討:「這個地方為什麼會失分?是粗心大意了?還是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
如果是粗心大意造成失分,就要注意幫孩子養成仔細、認真、多檢查的好習慣;
如果是知識掌握不牢固造成失分,就要有針對性地複習知識點,做一些相關的訓練題……只有這樣做,孩子才會獲得真正的提高,這比打罵教育要有意義多了。
3.消滅學習「笨辦法」
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孩子成績差,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比如他們沒有理解知識的原理,一味靠著死記硬背來學習;還有他們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整天忙忙碌碌、加班加點學習,但實際上卻沒能掌握多少知識……
這些問題家長可能一時發現不了,所以可以找時間和老師溝通,老師在這方面肯定能給家長提出很多好的建議。
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幫助下,孩子逐漸消滅了學習上的「笨辦法」,學知識就會越來越快,越來越輕鬆,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大大提升了。
有句名言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家長肯定也發現了,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總是表現得聚精會神,玩1~2個小時都不會覺得累,可一讓他們學習他們就叫苦連天。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就是因為遊戲是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他們樂此不疲,而學習卻是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情。
所以家長要想辦法幫孩子找回學習興趣,這比什麼苦口婆心的教育都更有效。
為此,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引導孩子學習有趣的知識
一說到學習,孩子總會想到那些枯燥的讓人頭痛的知識,可事實上,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其中蘊藏著很多有趣的,讓人慾罷不能的知識點。
家長不妨從孩子的愛好著手,引導他們學一些有趣的知識,像他喜愛的歷史故事、地理故事、趣味常識等等都可以。
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會自發地去探索,不知不覺就能夠學到很多知識,而且還不會覺得學習是無聊的事情。
2.把「打怪升級」的體系引入學習中
遊戲里有打怪升級的設定,能夠讓遊戲者獲得很多成就感,因而可以不停地玩下去。
家長不妨以此為靈感,把學習也變成「升級制」,比如學習了多少知識算是1級,再繼續學習到什麼程度算是2級等等……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升級表格,每升一級就在表格里打上「√」,或者划上「」,再給予孩子相應的獎勵,這樣孩子就能獲得一種玩遊戲升級般的快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了。
3.把孩子喜歡的活動當做「獎勵」
想要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是不可能的。家長也得給孩子一點學習的「甜頭」,讓他覺得有盼頭,他才會有動力。
為此,家長可以把孩子喜歡的活動當做獎勵,來激勵他努力學習。比如在他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後,獎勵他看半小時動畫片;學習大有進步時,獎勵他周末去動物園、海洋館遊玩等等。
請注意,這種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不要為了鼓勵孩子學習就隨意地許給他一些物質獎品,這無形中會讓孩子養成討價還價和過度追求物質的壞毛病。
學與玩,都很重要
最後要提醒家長的是,即使再重視孩子的學習,也要按照科學的節奏進行,不能督促孩子一刻不停地學習,卻不給他一點休息和娛樂的時間。
如果不能做到勞逸結合,孩子會感覺身心極其疲憊,這樣反而會影響學習效率和效果。所以家長要注意控制時間,如果發現孩子有疲勞跡象,就要安排他們休息、放鬆。
畢竟,孩子天性愛好自由、玩耍,家長不要過度壓制他們的天性,而要讓他們的天性得以適度釋放,這對他們才是最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