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唏兮
中國航天局發布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大一小兩個月狀球體。此照片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球的第一張圖片,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在距離地球120萬公里左右拍攝的地球和月球的合體。此照片既是「天問一號」傳出的第一個信息,也是我們暫別地月家族,向火星探尋的見證。在這張黑白照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一遠一近,均呈新月狀,相互陪伴、默默守候著彼此。
在太空中的探測器就像茫茫大海中那一葉扁舟。扁舟還有羅盤,但飛離地球的探測器卻沒有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指引,不過,我們為它配備了更高級的導航系統。光學自主導航與以往的無線電有所不同,前者可以通過識別圖像目標和提取一些重要特徵,來完成位置定位以及所需時間和速度的導航。
其實和我們現在手機的智能識別是一樣的道理,手機現在可以識別一些你不知道的東西或者特徵明顯建築物並提供前往路線,只不過用於航天系統的光學自主導航更精準、更高級、更加專業。而後者就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無線電導航。
「天問一號」的研製團隊在其還未發射的時候就安裝光學導航敏感器並進行實驗驗證。此敏感器可以在距離火星較近的位置時就對它進行成像掃視和識別,利用掃視出的結果就可以計算火星的半徑大小以及地心所在位置。敏感器的存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中國歷史上就有畫龍點睛的傳聞,雖是神話故事,但也證明著眼睛的重要性。有了眼睛的探測器就可以自己判斷方向併到達目的地。這個相當於探測器眼睛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對於在地面的科研人員來說,就像是為自己安裝了一隻千里眼,我們可以通過它很清楚的看到火星的狀態。它的最遠識別距離達到了1000萬公里。也就是說,只要達到這個距離,它就可以識別出火星並且可以進行由點到面,由弱到強的信息提取。當它到達火星是就可以自己進行降速並安全剎車。不會再出現碰撞的情況。這種光學自主導航技術的出場將為我們以後的深空探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並奠定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