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外骨骼牛在哪?不僅進度領先,最終用途連美都沒想過

2020-09-14     迷彩虎

原標題:中國機械外骨骼牛在哪?不僅進度領先,最終用途連美都沒想過

文/辛集

眾所周知,在各種科幻大製作裡面,我們都能看到身穿「鎧甲」的未來戰士,既威猛帥氣又能打。最近看到了這樣一個消息,那就是中國的單兵外骨骼被曝光。從報道來看這次曝光的外骨骼,主要是配發給醫護兵的。而這個外骨骼有多神奇呢?一個女兵穿上之後,可以背著一名140斤的「傷員」健步如飛,甚至能小跑。其實,這並非是我們首次曝光外骨骼了。

2019年下半年的時候,在陸軍裝備部的組織下,超能勇士-2019單兵外骨骼系統挑戰賽在北京舉行。在挑戰賽中,穿戴外骨骼的戰士們翻山越嶺,能跑能跳,甚至還搬運起了炮彈。甚至能想像到,等到有一天單兵外骨骼大規模列裝,將會是什麼樣的盛況。但是話總得有個頭,在聊外骨骼之前,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外骨骼。

外骨骼是可以穿戴的機械設備。

像螃蟹、蝦甚至螞蟻這種生物,都是有一層殼的存在,這層殼其實就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外骨骼,它能夠為生物提供安全保護能力和運動能力,而人類的身體結構,屬於內骨骼。而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外骨骼,則來自於美軍在2000年提出的外骨骼計劃,該計劃試圖生產一個能夠讓士兵承載更重的重量,走更遠的路的外骨骼。實際上,這種生產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自人類有戰爭以來,負重的問題一直都困擾著士兵們。二戰時期,一個士兵的負重一般都在50斤左右,個別極端情況下可能更多。而現代士兵在負重上,更是有增無減。不過,人的極限就那麼高,日益上升的負重和人的承受力,形成了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外骨骼就成為了救命稻草。但是從2000年開始研發外骨骼的美國,到現在依舊沒有真正意義上裝備外骨骼,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美國在外骨骼上只是鑽了牛角尖。除了軍事用途之外,美國並沒有琢磨外骨骼在其它方面上的應用。

總的來說,美國的外骨骼技術並不落後,但是美國給自己定的調太高了,高到什麼程度呢?即便是過了20年,美軍的外骨骼最新的正式報道,停留在了2018年,近期以來已經沒有什麼消息了。

但中國就走出了一條新路,這條新路恐怕美國也沒怎麼想過,即便是想過,到現在也沒有付諸實現。這一點從兩個小細節上就能看出來。第一個細節在於,這次我們的醫護兵穿著的外骨骼只有下半身,而且是無電驅動的。無電驅動的優勢在於不需要考慮充電問題,只要穿在身上就能起作用。而即便是沒電,它的承載能力也沒問題,有數據顯示,這款外骨骼在行走時能分擔身上30%以上的負重,站立不動的時候能承擔大約70%的負重,也就是說背一個140斤的傷員,實際就相當於背一個100斤的人。

這件事引申出來的,就是這種無電的單兵外骨骼在未來極有可能會被用於後勤保障、戰地醫療等方向,實際上,後勤運輸和戰地醫療等兵種,對於負重的要求並不比一線部隊低,而這樣做不但提升了戰鬥力,還加強了我們的後勤保障,是兩全其美,百利無害的事情。

第二個細節就在超能勇士-2019比賽里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穿著上半身外骨骼裝填炮彈的士兵。這位士兵穿戴的外骨骼僅有上半身,可以輕鬆地將大口徑炮彈搬來搬去。而且,這個外骨骼疑似是帶有液壓裝置或電動裝置的。我們不妨理一理思路,炮兵在作戰的時候經常需要搬運重物,但炮兵的高強度工作時間並沒有一線地面部隊那樣長,所以可以適當加入電動系統和液壓系統。而且,即便是沒電了也不要緊,炮兵可以在載具上直接進行充電。

說完這兩個細節,給大家做個總結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單兵外骨骼技術已經比較先進了,甚至可以裝備到部隊使用。其次,我們對於單兵外骨骼的優缺點都有非常深刻的認識,裝電池的要考慮續航,不裝電池的承載能力沒有那麼優異。所以,我們就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試驗和調整,將外骨骼優先發給保障部門使用,譬如醫護等。

而等到未來的某一天,我們的單兵外骨骼技術真的發展起來了,電池和動力不再是難題的時候,一線部隊也就能用上真正的外骨骼了。而目前為止,我們在已經成熟的技術上,發揮最大的作戰效率,恐怕才是最好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URlj3QBLq-Ct6CZh1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