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童言無忌,說出讓大人尷尬的話?不能打罵,應該對孩子多鼓勵

2019-10-16     愛學新課堂

成功無捷徑,學習有方法。大家好,歡迎來到愛學新課堂!

上篇文章我們聊了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小孩子的另一個特質,那就是童言無忌。孩子在幼年時代經常會講出很多讓大人捧腹大笑或無比尷尬的話。甚至有時候因為孩子的童言無忌,還會讓家長陷入面子掛不住的境地。那面對孩子的胡說八道,家長應該採取什麼態度呢?

其實童言無忌是孩子一種未成熟狀態的講話,是對自己想像和探索的直觀表達,這也是他們養成質疑習慣的原動力。所以理解孩子的童言無忌,本身就是尊重兒童未成熟的狀態,保護孩子的純真世界。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難以做到這一點。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應當享有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各種條件。這就要求父母不能只盯著孩子的考試成績,忽視孩子的個性發展,不能只顧眼前拔苗助長。家庭教育有一個傳統的誤區,就是忽視兒童的特點。父母們總是忽視兒童的視角和語言,喜歡用成年人的眼光俯視他們,用成年人的思維和習慣來要求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去溝通,變成了如成年人一樣暮氣沉沉。那種無拘無束的快樂童年,離他們越來越遠。很多時候父母會用成年人的價值去判斷孩子的行為。

比如孩子因為好奇而趴在樹底下觀察螞蟻時,父母很少認為他們是在探索大自然,反而認為孩子是在無所事事。這些無疑都在壓抑孩子的天性,沒有尊重孩子的特點。父母和教師需要理解孩子的童言無忌,就需要了解孩子認知的發展特點,並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

耶魯大學曾經通過40多年的研究,對各年齡段的孩子特點都做了分析。一般來說,3到4歲是孩子創造力的萌芽時期,也是父母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黃金時期。這個時候父母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質,讓他們去編故事、畫彩筆畫、揉泥巴、種種花草養養小動物,經常帶他去郊遊等等。這些活動都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5歲的孩子開始進入邏輯思維的試運行階段,年齡的孩子認知能力得到很快的提升。渴望識字和閱讀,並漸漸地形成了一些很簡單的邏輯推理。這個時候有的孩子已經開始喜歡讀繪本,當然也有些孩子還沒有顯露出閱讀的興趣來,父母可以為孩子積極準備相關圖書,但不能強迫孩子去讀書。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欲,有的孩子很喜歡對大人說話,特別是炫耀自己剛剛學會的新詞語,當然一知半解的詞語也往往讓他們鬧出不少笑話。

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父母編的故事已經不能輕易哄住他們,不過他們依然很愛幻想,並不能完全區分現實與幻想。這個時期的孩子比五歲的孩子更愛講話,喜歡跟人聊天,分享自己的想法。父母需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這是鍛鍊孩子語言能力和表達技巧的好時機。

7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他們開始喜歡看腦筋急轉彎,而那些充滿神奇色彩和童話境界的故事書也是他們的偏愛。這時孩子說話用詞越來越精確,還會用大量的形容詞,孩子說出的話越來越生動。不過這個時期的孩子也開始喜歡發牢騷和抱怨,這也算是他們一種內心情緒的表達,父母也需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寬容。

8歲孩子的思維已經日趨成熟,此時已經有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他們這個時候看書不再是為了追求新知識,而是為了印證自己的猜想。這個年齡的孩子說話時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他們的說話總是帶著誇張的表達,常常喜歡吹牛皮說大話,但父母也不能把這些孩子講話草率地歸結為說瞎話,因為這是他們語言的特點。

隨著孩子年齡特點的進一步的成長,他們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自我的表達,很多時候他們開始質疑父母的言論和觀點,開始對周圍的世界提出自己的質疑。這個時候更需要父母和老師有一種包容的精神。因為這將有助於他們養成勇於質疑的良好習慣。

總之,童言無忌是孩子一種特有的成長狀態。理解童言無忌體現的是尊重兒童的發展權。家長朋友們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曾經發生過的童言無忌的故事,同時反思自己是否正確理解和尊重了孩子。當再次面對孩子的童言無忌時,爭取有所改進和提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Job1G0BMH2_cNUgib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