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洛寧七字歌
一、史地篇
豫西山區洛寧縣,
一河兩山五大塬。
洛河東西貫全境,
南矗熊耳北崤山。
五原趙村穀圭塬,
王村官莊大明塬。
版圖如葉河似脈,
七山二塬一分川。
古為崤地名永寧,
民國改稱洛寧縣。
東連宜陽通洛陽,
南接嵩縣和欒川,
西鄰盧氏與靈寶,
北界澠池和陝縣。
蒙華鐵路過縣西,
縣東三洋正修建。
鄭盧高速東西走,
澠欒高速南北貫。
地處溫帶四季分,
氣候溫和利發展。
十二個鎮六個鄉,
居民人口五十萬。
城鎮回鎮馬店鎮,
長水上戈和故縣,
下峪興華景陽鎮,
趙村東宋河底邊。
城郊陳吳澗口鄉,
小界羅嶺底張全。
漢回滿蒙多民族,
和諧相處共團圓。
民族文化河洛源,
倉頡造字洛河畔。
伶倫制管始音律,
洛書出處長水顯。
龍山仰韶遺址多,
霞台龜窩存山間。
二、物產篇
峰巒起伏澗河多,
山青水秀豐物產。
中國特色淡竹鄉,
遠銷出口精竹編。
黃金含量品位高,
銀鉛鋅鐵品類全。
盛產小麥黃玉米,
豆類紅薯也常見。
山區刺槐櫟樹多,
核桃果香板栗甘。
沙蘭楊林滿川澗,
育肥黃牛遍山塬。
優質煙田連成片,
推廣品牌是中煙。
永寧柴胡與血參,
佳品藥材入藥典。
上戈蘋果獲金獎,
闖王大杏河底產。
新型沙梨金珠果,
量大味美銷外縣。
興華豆腐鉤著稱,
官莊西瓜沙瓤甜。
地方小吃多美食,
洛寧蒸肉是特產。
涼粉餃子酸牛肉,
中原燴麵味道鮮。
滷肉夾饃吃著香,
糊卜實惠油饃甜。
三、人物篇
縣城自古稱書城,
洛西書院育先賢。
元朝翰林薛友諒,
捐宅獻地建書院。
明朝尚書名宋禮,
疏浚運河他督辦。
清初總兵程福亮,
帶兵作戰百姓贊。
文殿閣老鎖青縉,
修志文彩美名傳。
兵刑侍郎張鼎延,
書法詩文皆精湛。
纂修縣誌修奎樓,
留存王鐸琅華館。
清末民初馬騰蛟,
帶民交犁抗苛捐。
民國代表張純明,
聯合國里可發言。
歷代名人多入志,
近代人傑如星燦。
豫西狂飆李桂梧,
率部抗日功勞建。
李翔梧與溫旭陽,
烈士英名天下傳。
曲乃生和賀崇升,
領導學潮搞收編。
首任書記韓達生,
帶領民眾奪政權。
蔡正寧和彭仲韜,
抗美援朝功最顯。
博士張劭李俊甫,
海歸為國作貢獻。
農民代表趙守義,
旱塬小麥創高產。
博文國畫水平高,
笑白剪紙出國展,
孝宗木刻作品多,
張宇小說常出版。
當代作協和美協,
薈萃文才譜新篇。
黨政幹部似繁星,
在崗為國把夢圓。
四、景物篇
縣內旅遊景點多,
怡情悅目供賞鑒。
神靈寨里觀石瀑,
趣味野遊白馬澗。
西子湖水凈幽清,
金門綠竹遮雲天。
樓梯山內狩獵場,
森林氧吧全寶山。
經幢正宗香山寺,
姊妹銀杏在故縣。
三彩陶藝寫生地,
春山溪谷景美觀。
講理孝道文化村,
羅嶺千畝牡丹園。
望鄉莊園摩天輪,
桃花嶺上桃花艷。
鳳翼山上風景美,
永寧湖畔度休閒。
濱河公園橡膠壩,
伶倫大橋很壯觀。
縣城文廟城隍廟,
丈莊程家祠堂院。
舊縣遺址鹿橋驛,
上戈大戶喬家院,
隋煬帝陵在小宋,
曹莊熬莊地坑院。
想觀民俗看廟會,
石婆溝口龍頭山。
龍燈舞獅踩高蹺,
河洛響器聲震天。
西王陳宋鼓技高,
鐃釵撂飛到雲間。
五、時政篇
改革開放四十年,
政經文體大發展。
縣委政府重民生,
整村推進民出山。
第一書記住村組,
脫貧攻堅戰猶酣。
新興社區樓林立,
經適廉租拓房源。
搞活經濟引外資,
興建工業產業園。
手機物流信息靈,
超市購物自由選。
硬化道路村村通,
種糧直補農家歡。
義務教育全免費,
全民健身有公園。
掃黑除惡禁黃毒,
公安處警保平安。
縣城公交已開通,
老人免費很方便。
信堯廣場盛德美,
上億廣場貨物全。
濱河兩岸花草美,
快速通道宜洛連。
政府服務一條龍,
百姓辦事不作難。
惠民政策暖人心,
小康目標定實現。
六、展望篇
時代進入新一年,
全面規劃快發展。
洛書文化深挖掘,
縣域將建博物館。
東宋要修渡陽湖,
春山溪谷再完善。
狩獵場地欲擴大,
強化氧吧全寶山。
春山溪谷增設施,
豫西窯院在象山。
養老康復建中心,
老人從此有樂園。
工業開發導航屏,
紡織服裝膠合板。
加工格力電器件,
LED燈絲也生產。
復合材料納米銀,
先進工藝要發展。
雜糧果蔬深加工,
農業擬建物流園。
丹參牡丹大種植,
飲料也要能生產。
孢菇羊肚食用菌,
菜籃工程更完善。
洛寧是個好地方,
文化厚重人才全,
民情淳樸風氣正,
交通便利宜發展。
森林覆蓋景怡人,
空氣清新少災難。
政府領導巧設計,
縣域舊貌換新顏。
青年瀟洒姑娘美,
老人幸福享清閒。
政通人和家鄉好,
熱愛洛寧永不變!
作者簡介:金玉國,男,縣城人,大專學歷,1945年生,中學高級教師,洛寧縣"教壇明星",曾在《洛陽日報》發表《特殊考場》等,《我的老師》獲洛陽日報徵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