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6頭江豚鬧「糧荒」 揚州志願者今「雲投喂」

2020-04-23   揚州網

2017年陳宜林在白鱀豚館

今天,揚州市71歲的江豚志願者陳宜林將在「中國知網」在線教學服務平台上開課,「雲投喂」武漢白鱀豚館6頭江豚,引髮長江沿線江豚保護志願者的關注。

「連線江豚飼養員直播,和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互動。」陳宜林說,公益課籌得款項,將由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用於江豚的繁育和野外種群的守護。

熱議

揚州老漢將要知網開課

「長江沿線的江豚保護志願者這幾天一直在熱議,揚州7旬老人在知網開課,為江豚籌集『糧票』。」揚州江豚保護志願者居先生稱,要開課的老人,就是揚州江豚保護第一人陳宜林,今年已71歲。

居先生稱,他在江豚保護志願者群中看到了這一消息,前一陣子,受疫情影響,武漢白鱀豚館內的6頭江豚食源告急,一直到3月底,在當地政府協調下,6頭江豚的小魚得到供應保障。

「6頭江豚鬧『糧荒』,大家都很關心。」居先生說,當時有人提出要為這6頭江豚募捐,購買小魚苗。

這件事為何會引起廣泛關注?揚州江豚保護志願者陳同學說,這源於白鱀豚對於江豚保護的重要性。「如果野生的數量下降到一個危險水平,人工繁殖將是最後的『救命稻草』。」陳同學說,江豚人工飼養和繁殖試驗就是在白鱀豚館內進行的,水生所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試驗中。

初衷

聽說6頭江豚鬧「糧荒」

陳宜林告訴記者,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嘗試觸網。

「當時聽說鬧『糧荒』,我很著急,就想怎麼幫幫這6頭江豚。」陳宜林說,疫情影響下,很多魚塘不賣魚,白鱀豚館也買不到魚,加上館中為保護這些江豚採取了不少措施,儲備的喂食魚苗漸漸告急。

隨著疫情形勢緩解,魚苗供應在武漢當地政府幫助下得以保障,不過,陳宜林還是想通過一場「雲投喂」,帶領大家認識江豚的生存現狀,科普江豚保護的意義。

陳宜林說,他將會連線武漢白鱀豚館的飼養員,現場直播館內江豚生活場景,呼籲長江沿線居民參與到保護江豚行動中來。這樣專門為江豚開設的科普公益活動,對於揚州志願者來說,還是頭一次。

互動

隨手捐,為江豚買魚吃

「沿江的一些城市江豚保護志願者,在很多群中預告了一下,就有人捐款了。」陳宜林說,「雲投喂」的設想是,聽課的愛心人士可掃碼捐款,款項全部進入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帳戶。

這一設想得到了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該項目專員鄧曉君表示,儘管6頭江豚的食源已有保障,但江豚繁育保護研究和野外守護仍任重道遠,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樣一場公益直播,呼籲沿江更多愛心人士加入保護江豚的行動中。活動所獲款項將全部用於江豚保護。

江豚的嘴很刁,喜歡吃一兩以下的小魚。鄧曉君說,一頭江豚每天要投喂6至8斤小鮮魚,現在已根據疫情形勢,確定點對點採購和運輸,保障這6頭江豚的「口糧」。

陳宜林告訴記者,直播時間為今天上午10:30—11:30,網友可搜索中國知網在線教學服務平台觀看。每一位愛心觀眾也將有機會參與到長江揚州段的江豚巡護等保護活動中,志願者隊伍也將更加壯大。

記者 孟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