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翼裝飛行墜落身亡,當孩子愛上極限運動,父母該支持嗎?

2020-05-19   家學寶

原標題:女大學生翼裝飛行墜落身亡,當孩子愛上極限運動,父母該支持嗎?

家學寶主創團 小玫瑰

18日上午,天門山翼裝飛行女大學生身亡的消息一出,就瞬間引發熱議,惋惜之餘,極限運動之爭也再次成為人們討論的主要話題。

張家界市藍天救援隊官方微博截圖

這起悲劇要追溯到6天之前,當時張家界天門山景區曾發布《關於5•12女翼裝飛行員失聯情況通報》。

通報寫道:「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取景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當日上午11點19分,參與拍攝的兩名翼裝飛行員從飛行高度約2500米的直升機上起跳,進行高空翼裝飛行, 其中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因偏離計劃路線導致失聯。攝製組和天門山景區調動了兩架直升機和多架無人機進行地毯式搜尋。

由於失聯者未攜帶手機、GPS等設備,加上持續降雨,山內雲霧大,能見度低,地形險峻複雜。此後的幾天裡,遲遲沒有搜尋到失聯女生。

張家界市天門山景區官方通報

18日上午,張家界市藍天救援隊發布微博稱:「願安安一路走好……至此,張家界市藍天救援隊解除救援備勤。」18日晚間,張家界天門山景區也確認了這一消息,表示失聯者的降落傘未打開。 在長達6天的搜尋之後,還是沒能等來奇蹟。

網友評論截圖

消息一出,網友們也十分感慨。有網友表示: 「其實玩這個的人都明白,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陰陽兩隔了,只能說她是死在理想的道路上了,可憐她的家人,白髮人送黑髮人。」

有網友則分析道:「無動力翼裝飛行這項運動在中國很少,飛行者只能用身體控制飛行姿態、高度,速度非常快,這對飛行者的膽量、技能、氣候條件和勇氣要求很高。她或許遇到了山區的突變氣流,造成了操控失控而… 作為一個女性她更是翼裝飛行的勇敢者和嬌嬌者,她的不幸是令人心痛的。期待查明事故原因,多總結!」

網友評論截圖

也有網友處於安全考慮,呼籲大家不要去玩極限運動,但一些網友對此則表示不同的看法:「 每個人理想不同。有的人生就是去創造,有的人生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有的人生是開創先河,有的人生是打通未來的路……也不能說別人就不應該幹嘛,她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就可以了。我們害怕極限運動,我們自己不做就可以了。」

事發後, 記者也曾多次聯繫到了安安的母親,對於女兒的突然離世母親悲痛不已,卻還未公開發表過言論。對於極限運動你的態度是什麼?如今,極限運動已經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愛好,近年來更有低齡化的趨勢。

不久前引發熱議的 2歲烏克蘭孩子玩摩托、4歲俄羅斯小子開賽車的新聞,原本大人才能從事的極限運動,在他們身上卻駕輕就熟。

由於父母的關係,從小就耳濡目染的Makar Zheleznyak和Tima Kuleshov,在 Karting和motorcycle的「造詣」已是相當厲害。

Makar Zheleznyak今年2歲,他爹是「兩輪」運動的愛好者,

從小(雖然他本身就不大)就受此薰陶,今年更是參加了UDC烏克蘭Drift挑戰賽,

成了全場最小的車手!

就是他

Tima Kuleshov今年4歲,住在被稱為「俄羅斯眾城之母」的基輔。

這座城市不光盛產名勝和美女,也誕生了俄羅斯卡丁賽史上最年輕的冠軍車手!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些牛娃都是外國的小孩,

如果碰到自己的孩子這樣不禁要嚇瘋了,一定會嚴厲制止。

許久不露面的馮紹峰,前幾天做客《遇見天壇》。

在一個自省環節中,他講述了自己跟兒子之間的一個小事。

他說,小時候很叛逆,不理解家人。自己很喜歡騎車(機車),父母很擔心他,為他提心弔膽了很多年。

但是,有一天,當他出門戴上頭盔的剎那,他發現幾個月的兒子一直在盯著他,

邊看邊笑。他就發現自己的兒子對機車也很感興趣。

當時,趙麗穎就問他:「你那麼愛機車,等將來兒子長大,也喜歡騎機車的話,你會不會讓他騎?」

馮紹峰說,當時自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不讓!」

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他下意識的笑了!

他說,他終於理解了這麼多年,父母限制自己騎機車的原因。也許,有的事情,真的要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才會明白、才會體會!

不過後來他改變了想法:如果兒子跟他一樣有這樣的夢想,會讓他盡興去做,然後告訴他,如何安全。

說實話,馮紹峰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

少年不懂父母心,讀懂我已彺少年。

已為人父的他,早已體會父母當初對自己的那份擔心。

身為父親,他大可用父親的威嚴不讓孩子做他認為危險的事。

但他還是做出跟自己父母當年一樣的選擇,放手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默默護他周全。

親子關係,永遠是世界上最複雜的關係。

我們深愛彼此,卻不能事事理解;

我們為對方著想,卻又難免傷害。

什麼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馮紹峰的父母做了一個示範:讓孩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

雖然做起來很難,但我們都能做到。

1

讓孩子做他喜歡,而不是父母喜歡的事

鄰居李老師認為字體是人的門面,於是她給7歲的兒子洋洋報了書法班。

洋洋不喜歡練書法,但是不敢違抗媽媽,每次上書法課都備受煎熬。

練了好幾個月,洋洋的書法並沒有進步,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老師竟然發現,洋洋竟然偷偷地把毛筆弄斷。

她覺得又驚訝又失望:「這麼有意義的事孩子為什麼不喜歡?」

孩子不喜歡是因為他沒有興趣,不帶興趣的努力,簡直如地獄。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父母喜歡的事,而不是自己喜歡的事呢?

聽話的孩子不是不想抗議,他們只是太懂事了。

懂事到不提意見,聽話到從不抱怨。

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和期待,只不過這裡面少了一些該有的尊重。

不被尊重的孩子怎麼能自信快樂呢?

孩子喜歡跆拳道,你偏偏讓他練鋼琴;

孩子喜歡畫畫,你偏偏讓他學奧數。

孩子喜歡吃蔬菜,你偏偏讓他吃雞蛋。

你是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還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呢?

尊重孩子,讓他做他喜歡的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得好,才有意義。

2

孩子是主導者,我們做陪伴者

前兩天,看到一則小學生在地鐵上寫作業的新聞。

小女孩上三年級,剛下補習班,就開始爭分奪秒地在地鐵里寫作業。

爸爸說,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自己孩子不上,就會差一些。

媽媽要求比較高,9點之前必須睡覺。

小女孩很乖,沒有抱怨累,安安靜靜趴在凳子上寫作業。

女孩爸爸替孩子叫苦:孩子的書包太重了。

說實話,看到這一幕,十分心疼小女孩。

好的成績需要十分努力,但不是所有努力都指向期待的結果。

我們大人做地鐵都覺得辛苦,更不要說趴在凳子上寫作業的孩子了。

孩子沒有選擇權,也不敢反抗,家長交代什麼只能硬著頭去做。

但是孩子的成績並不是靠補習班,打消耗戰就能提高的,靠的是方法。

我的一個同事的女兒,從來沒有給孩子報過補習班。

每次去接孩子,其他家長都羨慕地問她教育方法。

她確實沒有特別的心得,只不過是讓孩子做小主人罷了。

孩子喜歡看書,她就讓孩子先看書,再寫作業。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她就陪孩子彈鋼琴或者給孩子講故事。

每一項活動,她都十分尊重孩子的意願。

孩子是主導者,我們只是一個引導者和陪伴者。

擺正自己的位置,讓孩子決定做她想做的事情。

適當糾正,孩子才能擁有主人翁意識,才能更自信更快樂。

3

尊重孩子的選擇,做他永遠的後備軍

去年風頭最盛的電影應該是《 哪吒》了。

7月26日上映,目前全國票房已破49億,位居中國影史第二。

餃子導演畢業後,竟然工作一年就辭職,然後「啃老」啃了三年。

據悉,在餃子畢業後,在廣告公司乾了一年之後就辭職了。

在家專心製作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不過為了製作該短片,耗費了餃子差不多3年半的心血。

在這一段時間,餃子靠著「啃老」度日。

整個家庭的收入僅僅是母親那1000塊錢的退休金。

所以生活上非常拮据,每天僅僅去吃超市特價菜,不買新衣服,甚至不拉網線也不出門。

但餃子的媽媽沒有絲毫抱怨,她堅信,兒子只不過是重頭再來,並不是賦閒在家;

她相信自己的兒子跟日本的廢宅,完全不一樣。

這要換一般人,早開始罵兒子「痴人說夢」了。

即使暫時不罵,也不可能支持兒子整整三年的時間。

但餃子的父母卻恰恰相反,對於兒子的夢想,父母都給與了支持。

兒子那不認命的底氣,可以說全是父母給的!

甚至,餃子的父母還專門為他配置了一台不錯的電腦,就像《銀河補習班》中鄧超做的一樣。

餃子導演曾說過:「我是學醫轉行動畫的,也經歷了很多的偏見。」

但這些偏見,在父母太陽般愛的光輝下,都煙消雲散了。

在這台電腦上廢寢忘食、夜以繼日的努力,讓餃子完成了這一部讓他收穫無數獎項的《打,打個大西瓜》。

這份積澱,又讓餃子完成了今天的國漫神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正是因為餃子導演與父母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才讓在《 哪吒》中處理哪吒與父母的情感時,會把握的如此細膩。

餃子導演也直言:「要是沒有父母的包容和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

再回到本文開始提到的,極限飛行去世的安安,我想:她的離開,不應只是翼裝飛行這類極限運動的反面教材,更多的是帶給我們啟示。

「生命都是有限的,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面臨死亡。如果你不去追求想要的東西,生命就沒有意義。翼裝飛行就是我所追求的快樂,即使付出生命也願意。 但這並不代表我不怕死、不珍愛生命。恰恰相反,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更加尊重生命、明白生命的價值。」

這段話,是世界翼裝聯盟主席伊羅先前採訪時說的。

父母對孩子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想起之前一個創業的朋友,他說,他父母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麼,也不能給他實際性的建議,但是每當他遇到困難,懷疑自己的時候,看到父母堅定的眼神,他就知道: 我有爸媽,我有後路。

父母之愛,山高水遠,愛很容易,給孩子需要的愛卻很難。

我一直都相信,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讓他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看著他,給他力量,做好他的後備軍,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