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可能達不到你的要求了」,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19-12-19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 | 彥廷





如果你問我,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平凡的世界》。因為在這部一百多萬字的浩瀚文字里,有一個真實的平凡人間。

路遙說:「習慣了被王者震撼,為英雄掩淚,卻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歸於平凡,歸於平凡的世界。」


雖時隔多年,但這本書中所蘊含的道理,依然給我不同以往的感動。

在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機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

大部分父母早早教會了孩子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他們認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被認為有出息,父母們才會有面子。更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如果有孩子回答,想要做廚師、清潔工、機電維修員......

結果大機率會被無情嘲弄,就連他的父母也會覺得顏面盡失。

在東方衛視《教導有方》上一期節目中,主持人方亭對話合景教育集團學前教育總監、26年教齡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園長媽媽」廖慧如。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親,她的心上印著普通人的願望,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不凡的教育理念。


在節目中,她們共同探討了如何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幫助孩子成為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1.廖慧如分享了她和孩子之間的一次很重要的對話。

有一回,孩子問她:


「媽媽,如果我很平凡,可能我就一直都是這個樣子,媽媽你會不開心嗎?」

那時候,她正好在開車,一般來講很多父母都會在這種情況時,隨便回應下。但是她覺得這個問題對孩子非常重要,因此她立刻把車停下來停到路邊。

孩子又接著說:


「媽媽,我可能會達不到大家認為的可能會很成功那樣子的人。」

她很認真地握著孩子的手回答:


「孩子,你一定要記得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有99.999%的人們,都是很平凡的,像媽媽一樣。只有那很少的一小部分人,他可能會像比爾蓋茨,可能會像喬布斯,像馬雲,像馬化騰,這一類很厲害很厲害的人。」

作為一個母親,廖慧如坦言,那99.999%的人跟0.001%的人沒有什麼差別,都是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都在講孩子像是一張白紙,我們可以在上面書寫很多東西,她更希望每個父母在成為父母的之後,都能成為一張白紙。因為只有把自己過去的經驗丟掉,我們才能理解,讓孩子健健康康地長大,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已為人父人母的我們,曾經都有很多的雄心壯志,有很多的理想抱負,但最後我們都是這個社會上,作為重要部分的螺絲釘。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人生並非可以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推進。

我們很難讓孩子們知道,要成為不平凡的人應該是怎麼樣,所以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當我們有意識的去做一些改變,孩子會從我們身上學到:原來我是可以這麼做,這麼做下去後,我的人生可能會不一樣。


而不是告訴孩子:你一定要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我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


一方面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我們希望的那樣,另一方面背負他人的希望是非常沉重的。

把這些成長的力量,成長的方式方法回歸到孩子本身,我們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像黑暗中的螢火蟲,都在閃閃發光。

廖慧如說:「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他雖然過著平凡的人生,但是他可能在每一個很重要的高光時刻都讓別人看見他不平凡的點。」




成為大人物固然好,但我們可能都忽略了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背後付出的時間、健康,以及我們沒有看見的力氣。


我們應該順著孩子的性格,跟著孩子的發展,培養出更多不一樣的孩子,而不是培養出都長得很像的孩子。

孩子盡力做,我們努力過,能讓生命陪伴、共同努力的過程中綻放光彩,這樣的結果,難道不是最好的嗎?


2.很多家長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凡,我總結了有三點原因:

1.我自身很優秀,所以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像我一樣。



2.自己無法改變生活現狀,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希望。



3.看見孩子暫時落後,焦慮萬分,推著孩子往前沖。




還有些家長,也清楚自己的孩子很好,但總忍不住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是不夠好。這樣的比較,對孩子不僅沒有鼓勵的作用,反而更容易傷害孩子的上進心和自尊心。

由於別人家的孩子,各路家長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一拼高下。剛出生的寶寶,就已經進入高考倒計時,拚命讓孩子上私立小學,讀最好的高中,希望他們考上985、211。

焦慮和虛榮心,是家長無法接受孩子平凡的根本原因。

適當的比較可以幫助家長找到孩子的位置,讓孩子跟上大人的步調。如果沒有比較,我們無法知道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是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態。但比較要建立在合理的標準之上,不能以家長想當然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真正健康的比較,是自己與自己競爭。

去年,我看到過一個孩子考了7分,父親買煙花慶祝的新聞。

這位父親說:


「孩子上次考了零分,這次考了7分就是進步。」

後來,這個孩子在下一次的考試中,考了57分。又進步了50分。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超過別人,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成長的路上,家長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改變,孩子都可能會帶來無限的驚喜。

請明白一個事實:孩子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願意承認孩子的平凡,抱著孩子不凡的執念,瘋狂改造孩子。


3.在如何降低焦慮這個話題上,廖慧如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方法:



通過橡皮筋來提醒自己多找孩子的優點。

每天早上起床後,給自己手上套五條橡皮筋,當你嫌棄自己孩子不夠好時,把一條橡皮筋挪回來,挪回來的過程會發現你的右手多了一個橡皮筋,當你去孩子的亮點時,你再把橡皮筋挪回你的左手。

你永遠要保持你的左手橡皮筋是五條在的,如果你的橡皮筋最終挪了最多是在你的右手邊,我們應該檢討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總在找孩子的缺點?而不是找他的更好?



廖慧如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在起跑點,他很可能是在一個轉彎的地方,然後他彎道超車了。

那個轉彎的彎道超車,是需要靠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斷給予孩子信心,讓他在彎道時發現自己的長處,變得更好。而不是我們在背後一路推著他前行,這就像是推著一塊兒石頭上山,雙方都很累。


對於人生來說,成功不能用分數和名次來衡量,我們代替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成為孩子成長時巨大的負擔。

還記得陶虹在《小歡喜》中飾演的宋倩嗎?

對女兒強大的控制欲和高期待,讓女兒患上了抑鬱症,不堪重負,崩潰跳海。當悲劇發生後,才意識到,孩子只要健康、快樂就好。


我們要讓孩子心裡確信,無論什麼時候,他在爸媽心裡都是最棒的,也是值得最好的愛。

如果我們盲目將孩子培養成精英,將孩子置於無法勝任的位置,必然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加重挫敗感,讓孩子自暴自棄,當現實與希望的反差太大時,父母也容易陷入絕望。

想要孩子做到,家長要與孩子共同體驗。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的很平凡,其實孩子很平凡,也是理所當然。


孩子優秀,我們開心,孩子成為不起眼的大多數,父母也不該慌張惱火。

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發揮生命最大的價值,就是一個孩子最大的成功。

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不丟人!

一個人平凡,那是當然;一個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如果每一個父母,都能接納孩子的平凡,多點耐心,多點陪伴,相信總有一天,一粒粒種子會長成參天大樹,這個世界會繁花似海。




由精銳教育聯合中華家教APP特約贊助播出的大型家庭教育節目《教導有方》,正在東方衛視播出,每周六中午11:05鎖定東方衛視,我們誠邀您和孩子一起收看。


本期節目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方亭對話園長媽媽廖慧如,一起分享如何擁有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



掃描上方海報中的二維碼

領取免費家庭教育課程

更多節目精彩節目內容

也請下載中華家教APP進行觀看




歡迎留下評論與我們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穫的話,也請分享到朋友圈噢!

搜索關注「家學寶」,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