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 提供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來源 Science 等
編譯 七君
地球上有一個建築,它的歷史比陶器、冶金術、輪子還有文字這些人類文明要素的發明更為悠久。它比巨石陣早6000年,比埃及金字塔早3000年,比農業文明的起點——新石器革命(公元前9000年)更早。
它是人類首次向農業文明演變的見證,同時也是人類最早的建築物之一,因此在2018年7月,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它就是哥貝克力石陣,一座有近1.2萬年曆史的石頭廟宇。
改寫了人類文明起點的人形石碑
在距離土耳其東南部安納托利亞的古城尚勒烏爾法9千米的山上,有一些奇怪的石碑,它們就是哥貝克力石陣。
哥貝克力石陣(Gobekli Tepe)所在地
60年代的時候,芝加哥大學和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學的考古學家曾經對哥貝克力石陣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這兒不過是中世紀的一個陵園而已。
但是在1994年,德國海德堡大學考古學家 Klaus Schmidt 開始對這個地方進行考察,並做出了一個震驚考古學界的大發現。
已故德國海德堡大學考古學家 Klaus Schmidt
Schmidt 挖掘出了一片具有至少11000年歷史的史前文明遺蹟。這些排列成同心圓的石陣是在公元前9600-8200年間建造的。
哥貝克力石陣的大部分還埋藏在地下並未被發掘出來。在還沒有挖掘的地方,Schmidt 的團隊還探測到了可能更加古老的石陣,它們的建造年代可能是在14000-15000年前。
最高的T形石碑有近5米高,重達7-10噸。石碑的側面還雕刻著人的手腳的浮雕,而這些人物還穿著複雜的衣服,比如配有腰帶,身上掛著遮羞布。可見,這些T形石碑代表著人類,或者類似人類的符號。
哥貝克力石陣石碑上的腰帶,人手和遮羞布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一些石碑上還雕刻著獅子、蠍子、禿鷲、狐狸等生物。哥貝克力石陣上還出現了狗——被人類首先馴化的動物的圖案。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根據石碑浮雕,Schmidt 認為,在1.1萬年前,史前人類居住的這片土地上可能有河流流過,牧草青青,食草動物四處奔跑,「這兒就像天堂一樣。」
哥貝克力石陣呈圓環狀一圈圈排列。每隔幾十年,當時的人類就用沙土把舊石碑掩埋,再建造一個新的。初期的石碑技術和工藝都非常精良,但是到了公元前8200年,石陣的建造就停止了。
最古老的廟宇
哥貝克力石陣是做什麼用的呢?
Schmidt 認為,這個石陣是「山坡上的大教堂」,是進行神秘宗教儀式的場所。因為石陣本身並不是人類定居的地方,而在哥貝克力石陣的浮雕上,常常出現沒有頭的人,當時可能有把埋葬的死者的頭顱挖出來的習俗。
在哥貝克力石陣的浮雕上,常常出現沒有頭的人。
@National Geographic
2017年德國考古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從側面證實了這個看法:哥貝克力石陣發現了許多砸碎的頭骨,它們被灑在石灰石石碑之間,這可能是當時的一種宗教活動。
又因為哥貝克力石陣建造在高高的山頂上,所以這座古廟還可能是集會的地標。德國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學家 Jens Notroff 表示,「那時候的人類需要定期會面,除了交流信息以外,這還可以讓他們交換基因,保持基因池的新鮮。」就是說這裡可能是個逛廟會,交朋友的地方。
Schmidt 認為,當時的人類聚集到哥貝克力石陣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殺牛宰羊吃大餐。
因為除了石碑以外,附近還有不少動物骨頭(比如已經滅絕的原牛骨頭),還有能夠盛150升液體的石鼎(可能是用來裝原始啤酒的),以及石錘和刀片等工具。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考古學家 Joris Peters 從1998年開始對哥貝克力石陣附近的動物殘骸進行分析,他發現這些動物的骨頭上有刀砍的痕跡,這說明它們是人類的食物。
@VincentJ. Musi/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Corbi
不過別激動,這些動物還沒有被人類馴養,它們都是野生的。Peters 說:「我們分析了1.5萬份動物骨骼樣本,發現它們都是野生動物。」其中最多的是瞪羚,其次是野豬、羊和鹿。
也就是說,建造哥貝克力石陣的人依舊靠狩獵採集為生,他們可能還沒有學會飼養家畜。
不過,他們很快就能進入農業文明。Schmidt 介紹,附近的人類定居點在1000年後就開始馴養牛羊和豬。
人類最早的文明
新月沃土所在地(綠色)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過,包括古埃及,亞敘等古代文明。
@wikipedia
有意思的是,哥貝克力石陣所在地屬於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換言之這裡是人類最古老的農業文明的發源地,被稱為新月沃土(包括從波斯灣到黎巴嫩,以色列、約旦和埃及一帶)的肥沃地帶的北方。
離哥貝克力石陣幾十千米的卡拉賈山(Karaca Dag)是馴化作物的起源地之一。從基因學上講,真正被馴化的作物指的是,不會像野生品種那樣,在成熟時把種子撒得滿地都是(落粒),而是會等人類採收的突變品種。
單粒小麥(T. boeoticum)就是這樣一種馴化作物,它和野生小麥非常相似,但是在成熟時它的麥穗不會掉到地上。早在1997年,發表在《科學》上的基因學研究就發現,單粒小麥的一個起源地就在卡拉賈山。
單粒小麥
@wikipedia
更有趣的是,人類最早馴化牲畜的地點,也都在哥貝克力石陣附近。
Schmidt 說,牛最早是在敘利亞的幼發拉底河段馴化的,綿羊最早是在土耳其的幼發拉底河段馴化的,山羊最早是在土耳其南部的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tains)馴化的,豬最早是在底格里斯河盆地馴化的,而這些地方,都圍繞在哥貝克力石陣附近。
人類最初馴養動物的發生地圍繞在哥貝克力石陣(最粗的紅色T形)附近
@Klaus Schmidt / TED
Schmidt 表示,從哥貝克力石陣開始,農業文明開始向歐洲擴散。也就是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的哥貝克力石陣附近的人類可能首先發明了農業,並傳播給了附近的其他游牧民族,最終使得蘇美爾人創造出了文字和城邦文明。
Schmidt 還認為,哥貝克力石陣上的圖騰是舊石器時代的圖畫向象形文字轉變的過渡階段(Bildzeichen)。
比如,A,或者 Alpha 的字符可能是這樣從牛的符號轉變而來的,中間的圖片是哥貝克力石陣上的圖騰——
@Klaus Schmidt / TED
哥貝克力石陣的歷史比文字的發明(公元前3300年的蘇美爾文明的楔形文字)還早6千年。這意味著,哥貝克力石陣和人類首次發明文字的時間間隔,比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更長。
先有宗教,再有人類社會?
哥貝克力石陣的建造過程復原
@Debbie GIbbons / National Geographic
要建造哥貝克力石陣這樣的石碑,靠勢單力薄的遊牧民恐怕辦不到。Schmidt 預計,需要數百名工人才能建造這樣的石碑群。
召集這麼多人建造哥貝克力石陣似乎不成問題。因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介紹,最近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哥貝克力石陣附近有家庭建築的痕跡。
也就是說,在人類有能力馴養動植物之前,就已經能夠合力建造宗教建築了。
哥貝克力石陣的存在顛覆了學者過去的一種理論。以前,大家總認為,人類是先有農業,才有了城市和社會。但是哥貝克力石陣的發現說明,人類可能是先形成了社會,才出現農業的。
史丹福大學的考古學家 Ian Hodder 表示:「哥貝克力石陣是新石器時代的發源地。這說明人類是先有社會,再有農業。」
而在 Schmidt 和 Joris Peters 看來,根本不是農業推動人類出現宗教和社會,而是宗教推動了農業的出現:因為有了共同信仰,沒有親緣關係的人之間才能相互信任,而信任是共同耕作,分享收穫的前提。
換言之,人類可能先是宗教動物,然後才成為社會動物。
新仙女木時期(橙色箭頭)氣溫急劇下降
哥貝克力石陣的建造年代更是充滿了氣候變化的註腳。
在公元前12000年,是一段被稱為新仙女木時期(Younger Dryas period)的古怪氣候變化階段的末尾。
新仙女木期間,地球突然降溫了2-7攝氏度,這種低溫持續了1300年,同時期北美大型動物和北美洲史前文明克勞維斯人滅絕。
2013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對從格陵蘭島採集的冰芯的分析指出,新仙女木初期鉑元素突然增長,而鉑元素來自太空,因此新仙女木期可能是彗星撞擊引發的。
新仙女木時期受影響氣候範圍
數據來源:10.1073/pnas.1507146112
地球氣候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否促使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對不確定的未來產生恐懼,從而產生了宗教,並放棄了漂泊不定的遊牧生活呢?
總之,用 Schmidt 的話說,哥貝克力石陣是目前考古學最大的疑點了。Hodder 也同意這個觀點,他強調:哥貝克力石陣可能會改變我們對人類文明史的認識。
...............腦洞分割線...............
人類後來發現...哥貝克力石陣...是人類最初嘗試封印一種未知巨大吞噬元獸的遺蹟...
不過癮,請戳
存在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嗎?它們死後半天就屍骨無存
他一輩子沒錢沒工作居無定所,卻有500多個數學家願意養他
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
轉載請聯繫 kids@huanqiukexue.com
無標註圖片來源網絡。
動圖來源和參考資料儲存於石墨:
https://shimo.im/docs/rdhRjRwW6yRpQcY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JNDFm0BJleJMoPMAb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