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慢就業」成常態?網友:我們「不啃老」只是「錯峰求職」

2019-07-11     學以致用T1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圍繞這一問題已經有很多的討論。大學生就業難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市場需求不足,也有大學生所學專業和技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等原因。

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34萬,再創歷史新高,這也意味著就業難問題也更加突出。隨著就業壓力持續加大,「慢就業」等新問題值得社會的廣泛思考。

所謂「慢就業」,是指一些大學生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慢就業」現象明顯不同於傳統的畢業就業模式。傳統上,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入社會,參加工作,而「慢就業」則先不工作,慢慢尋找合適機會再工作。

據統計,中國越來越多的「90後」年輕人告別傳統的「畢業就工作」模式成為「慢就業族」。因此,表面上看起來,「慢就業」比傳統就業模式似乎更理性,對就業更有耐心。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的類型

從主觀意識看

「慢就業」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沒有滿意的工作,就業能力不足無法適應就業競爭或因參加志願公益活動,處於「」行萬里路」過程中的主動型「慢就業」。

另一種是處於最優工作機會選擇或因為深造、留學、工作等手續未完結,所導致的被動型「慢就業」。因就業能力不足導致的「慢就業」值得深思。

從主體層次看

因城市環境、高校地位、學歷區別所造成的畢業生「慢就業」數量、性質差別明顯。

一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中「慢就業」學生群體數量偏多,主動型「慢就業」較為突出。這是由於一線城市畢業學生絕對數量多,就業競爭壓力更大所致。

二是因畢業高校地位不同所造成的「慢就業」區別明顯。985 、211等高水平大學整體人才培養機制完善,學生本身素質較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中受歡迎程度明顯好於其他層次高校畢業生。其中少數的「慢就業族」大部分是主動型的,目標在於追求更高的自我。

三是大學生畢業獲得學歷的不同呈現的「慢就業」狀態差別明顯。學歷層次越低,目標不過分高,越容易找到工作機會(就業能力嚴重不足者除外)。而部分高學歷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導致「慢就業族」數量較多,為學歷水平和待遇收人所困。

從持續時間看

「慢就業」群體「慢」的時間跨度長短不一。由客觀原因導致「慢就業」的畢業生一 般在畢業後兩三年內能夠解決自身就業問題;而由主觀原因導致「慢就業」的畢業生在機會把握和競爭上崗方面則成為「問題」,很多畢業生不堪壓力、競爭失敗,只能退而求其次。

從目標選擇看

「慢就業」畢業生「慢」下來之後的終極目的選擇上可分為執著追求穩定型的工作(如公務員、教師等)、更進一步的求學深造(考研、留學等)、挑戰自我的創新創業(淘寶店、微商、小公司等)、靈活自便的先就業後擇業(家教打工等)。

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的客觀因素

「慢就業」現象之所以越來越普遍,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度提升。

自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就隨之出現。2003年起,每年本科畢業生數量迅速增長,年年都創新高。然而,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卻並未隨之快速增長。因此,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日益突出。

「慢就業」的主體為90後,他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非常急切的就業需求。

目前大學畢業生的父母多數為70後,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不需要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他們有實力也有意願讓自己的子女慢慢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慢慢思考人生大事。因此,畢業生剛開始找工作時可能會摻雜過多的家長意願,對工作比較挑剔。

90後自身也是相對較為隨性的一代,他們更多的是考慮自我發展而不是家庭責任,這與他們的父輩正好相反,因此,70後大學畢業生多數都直接進入工作狀態,而極少選擇慢慢就業的方式。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於大學生「慢就業」模式也日益理解和接受,這使得大學生「慢就業」模式的流行有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如何看待「慢就業」趨向

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碩果",是建設大國強國的寶貴資源。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高效就業對於我國各大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 慢就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慢就業」不宜過度宣揚,但也決不能忽視,「慢就業」已經成為社會現象的一種。當代高校畢業生是網際網路承托、信息包圍狀況下成長起來的,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在自主擇業的過程中自已的喜好、要求和條件,從人權的角度將得到更多理解。

「慢就業」需要考慮成本,不適合所有人

拋開精神層面來看,「慢就業」表象是反其道而行的「逆向思維」,但本質卻是內心回歸本真的追求。盲目性的主動「慢就業」,可能成為「啃老族」的藉口。「慢就業」狀態將需要更多成本,經濟壓力和時間代價是「慢就業族」頭上的兩座大山,無論從物質還是精神上來說都是一種奢侈選擇

「慢就業」需要高校畢業生的深思熟慮和從長計議。對於已經處於「慢就業」狀態的畢業生必須要端正態度、充分思考明確目標、審慎選擇,同時務必在「慢」期間保持與社會緊密接觸。

存在就是合理的,「慢就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現實和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新技術、新業態等社會發展趨勢的現實體現,同時「慢就業」本身也反映了大學畢業生日益增加的自主創業趨勢。

另一方面,慢就業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今大學畢業生對自己未來有更加成熟的思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就業質量。社會和各個部門一方面要對大學畢業生的這種慢就業模式加以理解和寬容,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

不知道你們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最後想和那些畢業找工作很迷茫的同學們說,你自身專業不好,畢業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給你一個推薦,就是很適合沒有經驗的人員,可以去學習新媒體運營,這個門檻低,容易學,薪資高。

我有整理一份學習資料,需要的私信找我領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8_RLmwB8g2yegNDP9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