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東北林區或北大荒的人,大多都喜歡這白樺樹。高雅之中,帶著一種俊俏,又透著一種文靜,頗有幾分淑女姿色與風度。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但若是這種樹身上長個大的疤痕,甚至長出個瘤狀的東西,破壞了樹身那潔白素雅的形象,則似完美潔白之玉石,卻帶有了致命的瑕疵,這必然會破壞其完美感,從而形成一種厭惡感。對於人們厭惡的東西,一定不喜歡它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我喜歡白樺樹,也曾拍過幾張白樺樹的照片;但我絕不會用相機去拍這煩人的樹瘤,哪怕是白樺樹上那影響觀瞻的的疤痕。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有意迴避一種醜陋,意在保留住心中的美好,這也應是人們共同的一種嗜好或心愿。
治病救人,在世間不乏這樣行醫濟世之人;而治病救樹,可曾有聽說過或見到過?
我在林業當知青的那幾年中,曾到過林業局溝里的幾個林場。給我留下記憶最深的,要屬三節砬子林場的採伐工區。林業局的採伐工區,顧名思義,深山老林之中,主要的任務就是伐樹。我們架設邊防公路電話線時,曾在這個採伐工區的帳篷里住過十多天。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工區的帳篷建在原始森林中的一條小河旁,帳篷的門前便有幾棵高大挺拔的白樺樹。按理說,這些樹本已達到了採伐的徑級,但卻仍然被保留了下來。其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工段長沒讓伐。其中有一棵30多個徑的白樺樹,在一人多高的地方,被人為地砍去了一大塊,這一塊人為的傷痕雖背對著帳篷,但也時不時地闖入工區人們的視野。
原來這棵樹上長了一個瘤,若不及時去除,這棵樹便會因這個瘤而枯死。治病救樹,原來這是在給樹做「外科手術」時留下的疤痕。在林區的保護林班裡,若見到白樺樹長了這種「毒瘤」,便會及時將「患處」砍除。這也保護樹木的一種防護措施。白樺樹上的瘤,其形極不美觀,其後續的結果也會要了這棵樹的命。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但並不是所有的樹身上的「瘤」都令人生厭。色木(楓樹)包,也可以說是色樹身上的一種「瘤」,但因其木質特硬,而且紋路細膩清晰,卻是林區人喜歡用來製作工具的一種絕佳的原材料,如墨斗、刨子等,若有幸用來製作家具的顯眼部位,哪怕是貼皮,那也會使這個家具身價倍增。
但樺樹瘤在以前則無此妙用。說起來,以前林區人極不喜歡這樺樹瘤;準確地說應是極其地厭惡。因沒人願意自己所喜歡的東西,被任何醜陋的表現所掩蓋,哪所是丁點兒。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然而,前幾天女兒拿回來的一樣從俄羅斯捎回來的東西,卻似懂非懂地改變了我的看法。
白樺茸,一種俄羅斯人近幾年裡特別追捧的天然保健品;國內也開始有人「享用」。林區以前的樺樹瘤,不知從何時開始,搖身一變則成為了樺樹茸。本為人們所討厭,卻因這「茸」字的一字之差,就變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說起來俄羅斯人真的很怪。腥腥的魚籽他們可以生吃,聞著都腥的鯖魚腌漬後便成了美味;同樣怪的,還有這樺樹瘤。而在他們的眼裡,又覺得中國人怪怪的,就連「草」也吃得津津有味。其實,他們所說的「草」便是韭菜。韭菜,在中國,誰又能說不是一種美味。就連歌中都可找到相關的「佐證」:「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何謂三鮮餡,主料是韭菜啊。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咱雖也曾在林區呆過幾年,但實話實說,關於這白樺茸(這名字確實比樺樹瘤好聽)對樹木的「毒害」作用,咱從工人師傅那兒知道了一點點;但至於它所具有的好處,特別是它的保健功效,咱還真有點說不清。
古人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既然已經「不知」了,那就只有虛心的學唄。開卷有益,這話人家古人說得也有道理。
白樺茸:其菌核是藥用真菌,又稱:樺褐孔菌。
形態特徵——白樺茸菌核呈現瘤狀,菌核無柄,一般直徑25cm~40cm,外表黑褐色或黑色,內部黃褐色,老後表面深裂,很硬,干時脆。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製法多樣,有打成粉的,有砸成小碎塊的;需用水提前浸泡這點上無異議;急火煮開後,改用文火,有說煮30分鐘左右的,也有的說要煮上兩三小時。有隻飲用此汁的,也有往裡再摻上些什麼蘆薈汗、蜂蜜的,也有往裡摻些什麼松樹芽、海棠花、甘草的。味道嗎,有點象木頭泡出的水;但絕對沒有樺樹自身的樹汁好喝。白樺茸有簡易包裝的,也有高檔次包裝的;東西是一樣的東西。除了這白樺茸塊,也有白樺茸精製菌粉。
相比來說,俄羅斯人確實沒咱們人聰明;截止目前尚未沒學會用什麼工業原料製作食品的「高尖端技術」,因此,不必懷疑其有何造假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9olW4BMH2_cNUgLd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