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又是一句跟建造房屋有關的俗語,在中國人心中,對房子有多深的執念不消多說,這主要還是骨子裡追求安穩的一種體現。畢竟,誰不希望經過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後,能回到自己的溫馨小窩呢?
既然如此重視房屋,那麼在建房子的時候,自然會有諸多講究,比如建房子要看朝向,講風水,這句俗語中的「滴淚屋」,就是風水學中的一種說法。
家有滴淚屋
滴淚,是落雨的一種非常形象的說法。老年間的房子,都是人字頂的瓦房,每當下雨天,雨水就會順著屋頂滴落,就跟房子在流淚一樣,所以叫滴淚屋。
但是,並非所有這種形制的房屋都叫滴淚屋,準確而言,是大房子的窗口處,若連接有小房子,這才叫滴淚屋,按照說法是滴淚屋會傷人口,滴淚屋特別不能出現在右邊,否則必定會遭災。
關於這句俗語,還有一個完整版的民謠:「大房檐下有小房,大房檐水滴小房,小房名叫滴淚房,建房若成滴淚房,爹哭兒來兒哭娘」。
這句話就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但問題在於,為什麼滴淚屋會帶來災禍呢?
三年一場哭
先說結論,這就是封建迷信,就是扯淡。古代人建房子,大屋疊小屋的情況多了,要真是三年一場哭,那還有沒有正常平安的家庭了。
但你要強行解釋也不是說不通。
比如說,大屋的窗口處連接著小屋,那么小屋的屋頂必然會對大屋窗口有一定程度的遮擋,那麼採光、通風等都會受到影響,讓人住著不那麼舒適,特別是通風情況不好的房間,長期居住很容易生病。
因此,根本上來說,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歸納為:在建造房子時,對房屋結構、採光通風等條件的一句總結。如果房屋結構不合理,對人產生影響的一種誇張說法。
另一種理解
拋去風水這種略帶迷信的說法,還可以有另一種理解。
對古代許多普通人家來說,屋頂的瓦片並沒有非常合理的固定方式,因此在下雨的時候,瓦片容易被掀翻,落下的瓦片砸到人自不用說,肯定要哭一場。即使沒砸到人,只是瓦片被吹走,那你是不是要重新添磚加瓦,這就破財了,能不哭嘛。
更不樂觀的情況是,許多窮苦人根本沒有多餘的閒錢去添瓦,於是就有一句俗語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外面大雨,屋裡中雨,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杜甫老先生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形象地描寫了這種「滴淚屋」帶來的困擾: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說來說去,許多古老流傳的俗語,在當時看來有道理,是因為受限於科學發展,人們對許多事物不足,於是就把生活中某些現象,用自己的理解強行解釋,我們不能說古人有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