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之外,最厲害的4個唐朝詩人,你更喜歡誰?

2021-03-25     也可自話

原標題:李白杜甫之外,最厲害的4個唐朝詩人,你更喜歡誰?

唐朝詩人有許多可說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頭所愛,有人就不喜歡李白杜甫,而喜歡王維白居易,或不喜歡盛唐,而喜歡晚唐,文學這玩意兒,各有所愛,沒有明確的評定標準,以我的喜愛程度,大概會有這樣一個排名(按時代順序)。

王勃

首先肯定是王勃。

王勃是一個自帶天才光環的詩人,喜歡王勃,在於他的感情和藝術性,王勃能把很悲哀的事情,用很美好的詩句寫出來,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他寫離別,既有當下分別的悲哀,也有對未來是否能相見的不確定性的悲哀,可是在王勃筆下,即使很悲哀的事情,也被他寫得很美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是王勃的才華,是他的藝術性,王勃的詩能給人感動,卻不能給人更深層次的思考,甚至還去玩鬥雞遊戲,把皇帝都得罪了,讓人覺得這人很輕浮、幼稚,這可能跟王勃的人生經歷有關,畢竟一個神童,從來沒有遭遇過挫折,又在27歲英年早逝,這樣的年紀,要求深度,有點強人所難了。

陳子昂

再說陳子昂。

他被後世稱為「詩骨」,什麼叫骨?對人類而言,骨頭是能夠使之站立起來的支柱,那詩骨呢,就是能讓詩文挺立起來,是有力量的。它不是說文字上乾癟癟的賭咒發誓,那是軟的,是要有思想上的力量,有條理,才能把詩文支撐起來。

陳子昂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詩當然也是這樣的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像《登幽州台歌》這樣的詩,你上網去搜「最喜愛的詩詞」,這首詩出場率很高,為什麼會受到人們的追捧?因為哪怕你不了解陳子昂的經歷、不了解那個時代背景,你甚至都不用專注於這些文字,只是隨口一念,就會被感動,這就是陳子昂的力量。

王維

前面說王勃的詩缺少了一些深層的東西,不是他沒有,只是被人生經歷限制了。而王維的詩,就非常具有這樣的東西,從王維詩中能讀到人生,被稱為「詩佛」的傢伙,這也跟他的經歷分不開。

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他就具備了藝術修養,又在母親的影響下,有了佛性,這就奠定了王維詩風的基礎,後來出仕為官,他幾乎是唯一一個能把「仕」和「隱」兩條路都走得順風順水的人,就這一點,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做不到。

在仕途上,他能夠: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回到終南山上隱居時,他又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真的是個藝術家,你說他或仕或隱,哪首詩才是他最真摯的感情?每一首都是,他能用藝術家的眼光,把每一種感情都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來,把每種生活方式都恰到好處地過好。

李商隱

喜歡李義山,當然喜歡李義山,這個令人討厭的傢伙。

為什麼喜歡李義山?因為他的詩,能夠最有效、最直接地帶給人震撼。為什麼說他討厭?因為他大多數詩,都太難懂了。

一篇《錦瑟》: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誰能告訴我,他的情到底是什麼情?是和誰的情?對這一句的解釋分析太多了,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理解最準確,但誰也不是李商隱,這也許永遠是個謎。所以,與其去研究李商隱的情到底是什麼,不如去詩中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鳴——這對於李商隱詩來說,就太容易了。

也許我會去探索某一首詩背後的故事,會去認真研究每一個典故的含義,會把自己當下的理解寫出來……但我從來不要求自己像讀杜甫那樣,去剖析李商隱,從各個角度去解構,因為讀李商隱,就是要感性,要浪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7ITangB8MnI47IjeZ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