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大夏政權,一度能與李唐集團對抗的竇建德為什麼會失敗?

2020-11-06     笑語千年

原標題:建立了大夏政權,一度能與李唐集團對抗的竇建德為什麼會失敗?

隋朝末年,隋煬帝對天下進行殘暴統治,繁重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迫使千千萬萬的農民背井離鄉。階級矛盾被激化,從而爆發了一系列農民大起義。

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竇建德在河北起事,他所領導的起義軍堅持鬥爭達十年之久。竇建德義軍在廣袤的河朔地區叱吒風雲,一度還建立了政權,成為能與李唐集團對抗的一股強大力量。

竇建德是山東夏津人,自幼性格豪爽,愛行俠仗義。有一次,一位同村村民的父親去世,那位村民家貧,無力安葬父親,並不富裕的竇建德聞之,將自家的耕牛賣掉,替這位村民料理了喪事,「鄉黨異之"。這一舉動,也讓他在家鄉樹立了崇高的聲望。這種忠義的性格,也為後來他領導農民起義奠定了基礎。

大業七年,隋朝攻打高麗,竇建德被征去當兵。大軍行進到河間途中,竇建德率部下二百餘人參加了河北高士達義軍,開始了反抗隋朝的鬥爭,也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

竇建德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打完仗後,「所得資財,並散賞諸將,一無所取」,加上他能與士卒同甘共苦,因此贏得了士兵的擁護。漸漸的,竇建德在眾多的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成為河北義軍的領袖人物。

大業九年,隋煬帝派楊義臣攻打高士達。竇建德建議高士達暫且退避,等楊義臣士卒疲勞之時,再乘機進攻。但高士達不聽竇建德的建議,結果兵敗被殺。竇建德親自為高士達發喪,並積極收編義軍餘部,隨後率軍往河北地區發展。從此,竇建德將他的指揮能力發揮到極致。

武德二年九月,竇建德向攻破相州,打下黎陽,齊州、濟州以及兗州的隋軍都聞風而降。至此,竇建德占據了河北的大部分地區,成為與長安李唐、洛陽王世充鼎立的勢力之一。

竇建德雖然勇武任俠,手下也有一批人才,但他身上還是擺脫不了小農的階級局限性。他手下的義軍多是破產農民、無產業者和逃避兵役者等,其社會影響力、號召力遠不能和出身於豪門貴族之後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和以及身世顯赫的瓦崗軍領袖李密等人相比,很難被當時的貴族官僚以及門閥世家擁戴。竇建德雖然一度占據河北、山東等地,但這些地區戰略迴旋餘地小,不利於發展。

公元618年,隋煬帝被殺,隋朝覆滅。以關隴貴族集團為基礎的李淵創立了李唐王朝,定都長安。竇建德也在同年五月在河北稱帝,建立了大夏王朝,成為與長安李唐,洛陽王世充政權鼎立的政權。

竇建德稱帝後,改變了起義初衷,開始積極開始擴充勢力,進行兼并戰爭。他先後攻破徐園朗、孟海公、魏刀兒等部,同時為壯大勢力,與騷擾中原的突厥相勾結,藉助外族勢力,擴大戰火。甚至在與突厥聯兵時,為取得突厥支持,對老百姓深為痛恨的隋煬帝進行追諡,與突厥勾結,圖謀中原。

客觀的說,突厥根本不希望中原出現統一政權,更不可能幫助竇建德實現統一。他們出兵,只不過是想得到更大的經濟利益。竇建德藉助突厥力量,與李唐為敵,卻因此失去民心。自魏晉五胡亂華以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殘暴不仁,已失天下民心。天下百姓都厭惡這些異族政權,竇建德違背歷史潮流和民心,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公元621年5月,竇建德率領大夏軍與李世民率領的唐軍在武牢展開了決戰。夏軍潰敗,竇建德被生俘,部下折損大半。武牢之戰後,大夏軍餘部在尚書左僕射齊善行、右僕射裴矩、行台尚書曹旦率領下降唐,大夏政權就此覆亡。

竇建德為什麼要傾全國之力出援王世充呢?從當時情勢來看,竇建德援救王世充也不能說是一個錯誤的抉擇。《舊唐書》記載,在出兵前,劉斌就對竇建德曰:"今唐有關內,鄭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勢也。鄭破則夏有齒寒之憂。為大王計者,莫若救鄭,鄭拒其內,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卻唐全鄭,此常保三分之勢也。若唐軍破後而鄭可圖,則因而滅之,總二國之眾,乘唐軍之敗,長驅西入,京師可得而有,此太平之基也。"

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竇建德與王世充之間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係。王世充一亡,李唐下一個要收拾的,必然是竇建德。所以與其坐而待亡,不如起而救鄭。如果能擊敗唐軍,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或者在擊退唐軍之後,趁雙方兩敗俱傷之機,先滅王世充,然後進兵西安,統一全國。因此,竇建德才會決定救鄭。

竇建德的真正失誤,是在救援王世充的時間上。在李世民東征王世充時,李唐對竇建德採取的是拉攏的計策,遣使與他通好,竇建德被麻痹了,把時間浪費在對付另一支農民義軍孟海公部身上。等他回過神來時,王世充已是危在旦夕,此時即便是舉全國之兵出援,也難以挽救王世充的滅亡了。

竇建德援鄭,也不是沒有取勝的機會。如果竇建德挾破孟海公之勢,兵鋒直進,而不是首鼠兩端,與唐軍在武牢之北對峙二十餘天,歷史真的有可能改寫。但竇建德在武牢之役中一再失誤,既不猛攻武牢,又不退兵徐圖他策,卻幻想著將唐軍糧草耗盡來解決問題,而看不到自己勞師遠征,後勤補給同樣存在極大隱患,可以說在戰略上就犯了大錯誤。

竇建德的農民起義,只是一群流民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為了活下去而進行的一場暴動。他們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沒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和綱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壞性,因此註定是失敗的。

雖然竇建德的農民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但其產生的影響和對統治者的打擊也是巨大的。他不僅沉重打擊了隋王朝的腐朽統治,加速了隋朝的覆滅;還用實際行動警示著唐朝的統治者,使他們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和了之後的大唐盛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sLHnHUBxV5JH8q_Zm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