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在幼兒園被打,家長只會教"告老師"?李玫瑾:還手是必修課

2020-02-12     蔓德育兒

每個有女兒的家庭,都會把女兒當做掌上明珠,因為她們如此可愛,卻又如此嬌弱,讓人無法放心。

如果還不懂事的女兒,在幼兒園被同學打了,很多孩子家長簡直會怒髮衝冠:我在家都不捨得碰孩子一下,結果被你家孩子打了!

金先生就遇到 了這麼一件令他憤怒又無奈的事,他5歲的女兒讀幼兒園中班,結果被同班男生打了,弄得大家很不愉快。

一直以來,金先生認為在學校,無論是幼兒園或是以後的小學中學,老師都應該是孩子的保護傘,所以他一直教導孩子,如果在學校受欺負了,一定要"告老師",把問題交給成年人處理,總歸是讓人放心的。

結果,這天女兒回到家臉上有一道紅印子,而且說再也不去幼兒園了。

金先生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今天早上女兒被一個男孩淘氣地打了幾下,女兒沒有還手,只是哭著告訴了老師。

老師當然是主持了公道,讓男孩給女兒賠禮道歉。令女兒沒想到的是,男孩只是嘴上道歉了,但他不僅沒有誠心道歉的意思,反而可能有些記恨,下午放學的時候,又抓了女兒的臉,這才導致女兒哭著回家,臉上還有一道抓痕。

這件事讓金先生非常窩火,看到女兒的樣子,又非常心疼。

難道要教孩子打回去,才能保護自己嗎?

育兒領域的不老神話李玫瑾教授曾說過一個故事,她的孫女也是在幼兒園被男孩子欺負了,她告訴孫女,如果再有人欺負你,不要等,接近你的時候,你就揪他耳朵,他疼了就會知道你不好欺負。

為什麼"還手"是一門孩子必修的課程?

第一,家長和孩子世界觀有差異

現在家長大都講道理,所以希望孩子以後也是講道理的,原因很簡單,這個社會越來越有秩序,講道理的人更容易獲得大家的欣賞,也更容易做成事。

但是,孩子們的世界並沒有如此有秩序,如果一味讓孩子"承受",或者陷入被動,孩子會不知道如何面對迎面而來的傷害。

所以"還手"是一門孩子的必修課,老師則是每個家長。

第二,"還手"是一個即時回饋

從孩子被打,到告老師,再到老師來處理,固然會對欺負人的孩子造成一些壓力,但是孩子並不是因為害怕你家孩子,他怕的是老師,這才發生背著老師,依然會打你家孩子,欺負你家孩子的情況。這中間的轉折太多,並不利於孩子保護自己。

相反,如果孩子知道"還手",立刻會給欺負人的孩子即時回饋,給他一個清楚的信息:我不是好欺負的!一般來說,孩子就不會繼續被欺負了。

假如孩子被打,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01.幫助孩子做總結

李玫瑾教授的故事,除了告訴我們應該教孩子"打回去"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家長指明一個方向,那就是幫助孩子總結事件,當一件事發生之後,可以如何去面對,怎樣才算最合適的方法。

02.及時與老師和對方家長溝通

發生了不愉快相信誰也不願意看到,但是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每個家長都應該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負責。而老師也應該進行相應的協調,讓孩子和孩子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

古有孟母三遷,如果孩子和同學實在是無法友好相處,換個學校也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但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有自保的意識,並讓他們知道家長是他們的保障,會為他們著想,這是最重要的。

你家孩子如果被打了,你會教孩子"還手"嗎?

蔓德育兒關注孩子的成長,關注蔓德育兒孩子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MGhQXAB3uTiws8Krv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