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浩如果能跟著毛主席堅定地北上,中央會打下寧夏做根據地嗎?

2020-07-28   安琪的翅膀

原標題:陳昌浩如果能跟著毛主席堅定地北上,中央會打下寧夏做根據地嗎?

二萬五千里長徵結束後,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退出了,似乎銷聲匿跡,退出了政治舞台,他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高級將領,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西渡黃河時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的陳昌浩。

陳昌浩生於1906年,卒於1967年,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真正稱得上是大起大落的人物。1930年11月從蘇聯回國後,歷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兼共青團中央鄂豫皖分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政治委員,第四方面軍政治委員。1932年10月,參與指揮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後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四方面軍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與創建川陝蘇區。同徐向前等指揮」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同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5月參加長征。第一方面軍與第四方面軍會師後,兼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委員。1936年11月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同年12月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7年3月,西路軍西渡黃河,陳昌浩率領西路軍準備打到新疆去接受蘇援,在河西走廊遭到青海二馬十幾萬部隊和民團的夾擊,兵敗河西走廊,隻身一人返回延安。

陳昌浩在中央紅軍會師後,當時中央政治局討論,紅軍分為左右兩路共同北上。張國燾任總政委的紅軍總部跟紅軍總司令朱德率左路軍紅一方面軍的五,九軍團,紅四方面軍的9軍,30軍一起行動。黨中央機關,毛主席隨右路軍中的中央紅軍的一,三軍團,紅四方面軍的4軍,31軍行動,還有紅四方面軍總部,徐向前任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陳昌浩任總政委。在北上途中,左路軍中的張國燾突然改變主意,要部隊南下,並且給右路軍中的陳昌浩打電報,讓他執行紅軍總部的命令,帶部隊南下,並且動員說服黨中央和毛澤東一起南下,如果不同意,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以解決之。毛主席聞訊後,趕到前敵委員會,徵詢徐向前跟陳昌浩的意見,陳昌浩執意南下,主席斷然決定率一三軍團單獨北上。就這樣紅軍分裂了。如果當時陳昌浩深明大義,堅定跟著毛主席一起北上的話,會是怎樣一個結局呢?

如果當年陳昌浩堅定地擁護支持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路線,率領右路軍中紅四方面軍的4軍和31軍北上,那將是一個大功臣,張國燾失去了陳昌浩和徐向前的支持,將孤掌難鳴,在加左路軍的朱德和劉伯承等紅軍將領的反對,他也不敢南下,左路軍的紅軍也不會遭到重大損失,他也會無可奈何的選擇北上。紅軍北上重新集結後,毛主席也會看重寧夏這一塊富庶之地,命令陳昌浩跟徐向前帶領十萬人馬去西征寧夏,寧夏的馬鴻逵跟馬鴻賓雖然統治寧夏多年,但他的兵員戰鬥力差,跟青海二馬的戰鬥力差遠了,紅軍會很快擊潰馬鴻逵跟馬鴻賓的部隊,占領寧夏,紅軍有了一塊富裕的立足地,打土豪,分田地,創建根據地,建立蘇區,招兵買馬。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派出一支部隊攻下定邊,靖邊,打下寧夏的鹽池,跟寧夏連成一片,然後以寧夏建立中央蘇區,輻射發展,西取甘肅,青海,打到新疆,獲取蘇援。或者打通綏遠,跨過內蒙,抵達外蒙,跟蘇聯接軌,無論這兩個方案都是可取的,因為到那時我們紅軍力量壯大,兵強馬壯,馬匪跟內蒙古的王爺們根本抵擋不住我們紅軍強大的衝擊力。到那時我們增加了跟國民黨談判的資本,即使紅軍收編一起跟國民黨抗日,那麼我們的原則就不是3個師了,而是10個師或者是20個師,國民黨面對我們的強大,也不得不接受這一方案。

抗日戰爭的進程也將會加快,接受蘇援裝備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隊伍會更壯大,共產黨的隊伍會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日軍正面作戰。

張國燾由於它分裂紅軍的行為將改行到地方政府工作,不在軍隊擔任要職,陳昌浩將成為黨內的重要人物登場,會成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後面的第五號人物。

只可惜陳昌浩當時立場不堅定,不能堅決地擁護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和張國燾走到一起去了,選錯了路線,跟錯了人,遺恨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