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長相都不盡相同,然而這又是一個「顏控」的時代,人們在很多場合都極其看重外貌、外在形象,在社交場合中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以貌取人」。
結果就是,在大多數社交場合下,你的長相往往決定了你的受歡迎程度甚至是利益的優先級。儘管不少人從道德與平等的角度抨擊這種評價標準,但從心理學角度看,我們確實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長相,了解到他的很多信息。
進化缺陷(Evolutionary defect)
心理學家弗雷弗特(Frevert)指出,以貌取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這是由於人體自身感官權重所導致的必然現象,是長久以來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大腦總會選擇對個體而言最便捷、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即通過外貌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學識、身份,從某種角度來看,「以貌取人」屬於一種進化缺陷。
許多心理學家呼籲社會發起對這一「缺陷」的挑戰,即降低個人形象在許多地方的重要程度(比如面試中、商業聚會等)。但是讓我們徹底擺脫「顏控」明顯是不太可能的。並且,外貌在實際生活中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畢竟,對於「美」的欣賞也是人類的本能,一個好看的容貌能讓人愉悅,它代表健康、代表美好、代表高社會形象。
這也是為什麼生活中那些帥哥、美女更容易獲得優待和社交支持。不過,即使我們將個人的品格、人格魅力等其它因素排除在外,高顏值也並總是不意味著在社交中能取得絕對優勢,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項關於外貌與吸引力的社會心理學調查(1975)結果表明,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對那些容貌過於完美的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潛意識中有一種「敬畏感」,因此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生活中那些人緣好、朋友圈廣的人大多數相貌平平,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普通的外貌反而拉近了與身邊的人的距離。
你的長相暴露了你的層次
前面說到,以貌取人是人類的本能現象,因此,我們在與另一個人相比較的時候往往最先從雙方的外貌開始。由此,很多學者普遍認為,一定程度上,一個人的長相對其社會層次起決定性影響,長相姣好的人必定具備更多的優勢。從利己主義的角度講,任何一個比你長相好看的人都是潛在的威脅者、都在壓低你的存在感,從而間接損傷到你的利益,反之亦然。
因此,長相就像一道無形的牆,將人們按照外貌層次分離開來,一個好的容貌意味著你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但是,由於人們內心的潛意識總會將別人的優勢當作是對自己的威脅,美貌的人在擁有更多社交資源的同時也必然會遭受更多的誤解與嫉妒,相比之下,也就存在更高的社會風險。
事實上,外貌並不能最終決定我們對一個人的好感程度,就像現實中我們更容易被顏值相當的異性所吸引一樣。美國伯克利大學研究人員曾提出了經典的「配對假說(matching hypothesis))」該假說指出,相當的外貌意味著更多的共同點與更適合的心態,因而能使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穩固,即外貌魅力指數接近的人之間更容易相互吸引。
一項社會學調查也表明,那些外貌水平相當的情侶在交往時往往比顏值差距大的情侶表現出更多的幸福度、親密感與安全感。總之,現代社會是一個看臉的社會,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不過高顏值也並不等同於高魅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與一個人的長時間交往中,外貌的重要性會逐漸降低,其他的人格要素則會占據更多的位置,畢竟有這樣一句話: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科學趨勢》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