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放療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乳腺癌常被稱為"粉色殺手",其發病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根據適應證,放療常與外科手術或化療聯合應用,能減少腫瘤的轉移及復發,提高患者生存率。為預防患側胸壁的纖維化,促進患側淋巴回流,預防患肢水腫,放療期間患者應如何進行有效的功能鍛鍊?
1.局部按摩:用對側手掌輕輕按壓胸壁皮膚的上、下、左、右,推動皮膚進行按摩,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按摩順序為:以乳頭為中心,將胸部分為四個象限,依次為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內下象限、內上象限。
2.肩部運動:雙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為中心,上肢做前後、上下運動,活動程度可逐漸加大,以不產生疼痛為主,每組20~30次,每天2~3組。
3.肩部旋轉運動:將手指置於肩關節處,緩慢抬起肘關節,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手臂。
4.爬牆運動:手掌貼於牆壁,儘可能觸及牆壁的某高處,並保持10~15秒,每日記錄,不斷上抬,力爭每次都比上一次有所提高,每次30秒,每日做1~3次。
5.外展運動:雙上肢先平舉,然後外展,重複多次,然後雙手手指交叉置於腦後,雙肘在前面開合,一張一弛,每次2~3分鐘,每日1~3次。
以上均為徒手鍛鍊,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運用器械或進行全身有氧運動等。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如掃地、洗碗、擦窗戶等。患肢的康復鍛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堅持每天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