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毅曬女兒做蛋糕場面溫馨:父親這個稱呼不是應得的,而是贏得的

2020-04-27   爸媽精讀

作者:沐風(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陸毅在微博曬出在家做蛋糕的貝兒,及兩人遊戲互動的視頻,並配文「遊戲高手之間的切磋」。

視頻中,陸毅與女兒的互動滿滿的,先是給女兒打下手,還陪女兒玩起了蛋糕消消樂,貝兒也貼心的喂爸爸軟糖。全程陸毅都嘴角上揚,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爸爸滿滿的幸福感呢。

《奇葩說》辯手顏如晶曾說:「父親這個稱呼,不是應得的,而是贏得的。」

陸毅曾在採訪中透露,以前工作非常忙碌,但自從有了孩子,忽然覺得其他的事都不重要了。

在微博中,就常常可以看到他接孩子放學,參加學校親子運動會,陪寫作業,一起旅遊,一起彈琴的身影。

作為演員可以做主角,配角甚至客串,但作為父親,他只想做女兒的「陪角」,陪著女兒慢慢長大。

父親就不該只負責賺錢,做個掛名爸爸。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而陪伴,就是父親給予的最好的教育。

03

父親是女兒自信的源泉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在《養育女兒》一書中寫道:孩子的自我價值和自信都和她與父親的關係直接相關。

「洪荒少女」傅園慧在《我家那閨女》節目中,就談到父親從小讓她自由成長,做自己喜歡的事。

她從來不畏懼訓練中的挫折,因為有父親的默默支持。她從來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父親一直告訴她:「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是天才!」。

傅園慧坦言:這3句話聽起來挺傻的,但是當她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別人都不相信她的時候,或者攻擊她的時候,這3句話就會成為她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剛進省隊時,有個年齡大一點的隊員忍不住嘲笑的對傅爸爸說:「你們傅園慧在這裡總說自己是天才。」

傅爸爸並沒有覺得不妥,反而很認真的說:「對!我們傅園慧就是天才!」

如此毫不謙虛的在大眾面前夸自己的孩子,或許是挺罕見的。但正是爸爸對女兒的這份自信,一點點的感染著女兒,傅園慧才逐漸從骨子裡滲透著自信的光芒。

美國密西根大學曾進行一項為期50年的100項調查,發現69%的女孩,認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來自於父親的讚揚和鼓勵。

就像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的: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然而,並不是每個女孩都能這麼幸運地擁有父親的肯定。著名的作家三毛就曾有個解不開的心結。

從小父親就對她頗為苛責,對她的作品也是諸多不喜。三毛在《一生的戰役》里寫到: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請您欣賞我。這個您,就是她的父親。

後來,父親讚許了她:「很感動,深為身邊有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回信道:「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不管在外人眼裡有多優秀,得不到父親的讚賞,她一直活的自卑而抑鬱。

假使父親能將沉默的愛早日說出來,三毛也許就不會過於依賴荷西,甚至在荷西去世後潰然崩塌,最終走向自殺之路。

都說父愛是一座山,可托起孩子的山和打擊孩子的山,最終決定了孩子是走向自信還是自卑,決定了孩子到底能走多遠。

02

父親是女兒婚戀的方向

美國心理學家Lynda Boothroyd研究發現:父親如何對待女兒,會影響女兒未來如何選擇人生伴侶。

去年,貝兒就童言無忌說要和爸爸結婚。在鮑蕾分享的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貝兒是深思熟慮的,是認真的說:「媽媽,我以後還是想和爸爸結婚,那時候爸爸50歲也不算老。」

媽媽故意委屈道:「咋又搶我老公?結婚是為了成為一家人,我們已經是一家人。」

「可是,我擔心找不到爸爸那麼好的老公。」

「找不到爸爸那麼好的老公」應該是對爸爸的最高評價了。這樣的好爸爸是怎樣煉成的呢?

演員這份工作常常一走就是一兩個月,陸毅發現孩子的成長稍瞬即逝。

為了不想錯過女兒的童年,他會帶著女兒去劇組,和女兒一起讀劇本,體驗爸爸的工作。

看到貝兒彈吉他,為了走進女兒的音樂世界,他偷偷買吉他,偷偷學彈奏,只為了不當觀眾,能參與進女兒的生活里。

不在孩子身邊時,每天一個視頻電話是必須的,還給孩子買小禮物作為父親的陪伴。

在一張張與貝兒的牽手背影照中,變的是貝兒的身高,不變的是深深的父愛。陸毅一直用陪伴滋養著貝兒長大,用愛澆灌貝兒的精神世界。

張小嫻說:

缺乏父愛的女孩,一生都在尋找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孩,填補她生命中的殘缺。

擁有父愛的女孩,想找的則是一個像她父親那樣,毫無保留愛她和寵她的男人。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因為缺乏父愛,導致一生都在不斷遭遇渣男。

愛上廢物作家,天天被家暴,也沒有勇氣離開。

作家死後愛上已婚男,又被殘忍拋棄。

愛上利用她的小混混,卻失手殺死他。

愛上當年的學生,黑社會學生對她拳打腳踢,最後還是被分手。

父愛缺位,讓她一生都在追求愛,卻在一次次的飛蛾撲火中,落得遍體鱗傷。

如果說,電影是現實的藝術投射,那麼,現實就是電影的真實表達。

作家張愛玲,先後愛上比她大14歲,29歲老男人。傾盡所有,卻換不來愛。

張靚穎與男友苦戀10多年,步步緊逼才結婚,婚後狀態卻是我想死。

作家蕭紅,先後遭遇4個渣男,情路一生坎坷。

她們都從小缺父愛,就像心理學家說的,女性對父愛的渴望,就像飢餓的人走進超市,容易選擇垃圾食品。

而一個被父親狠狠愛過的女孩,品嘗過這世上最美好的愛。長大後,就不會輕易被別人的一點點好所感動。

03

父親是女兒一生的底氣

童年只有一次,被父愛包裹長大的女孩,生命便塗抹了一層幸福的底氣。

《奇葩說》辯手龐穎,耶魯大學碩士研究生,多次獲得國際辯論冠軍。

優秀如龐穎,可就因為她大齡未婚,逢年過節,親戚家小孩成群,便有人說了一句:「龐穎上那麼多學有什麼用!」

龐爸爸瞬間回懟:「上學沒用?那你們家小孩快別上了!」

還有一次,龐爸爸同事說:「龐穎要是我閨女,我就不讓她去辯論,女孩子家拋頭露面,還爭來爭去多不好。」龐爸爸直接一句:「傻冒!」

就是父親這樣無條件的愛,給予了龐穎諾大的底氣。讓她不畏年齡,可以等待愛情,而不是說到了該結婚的年紀。讓她不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隨波逐流。

因為有愛,餘生不願將就。

馬伊琍在《朗讀者》中說:「對於女孩子,如果有一個非常非常愛她的父親,這女孩活在世界上會非常有底氣。」

年僅7歲,就獲得高爾夫世界冠軍的劉宇婕,在她的獲獎感言里,就有這樣一段話:

「我的爸爸在1996年,就在奧運會上得到了世界冠軍。所以我有一個夢想,我一定要超越他。今天我想告訴他,我才7歲,就得到了世界冠軍,我做到了!」

是什麼讓她有如此底氣要超越世界冠軍爸爸,並成功實現諾言的呢?

這份底氣來自爸爸,來自父愛。

最讓劉國梁引以為傲的不是自己獲得冠軍,而是從未缺席女兒的成長,並給了女兒一個「世界冠軍夢」。為了幫助女兒實現夢想,他常常背著女兒也要完成訓練計劃,還為女兒的備戰親自當球童!

3歲接觸高爾夫,6歲已經斬獲多枚冠軍,7歲獲得世界冠軍,這背後與爸爸一起並肩作戰,一起努力奮鬥的日子,就是女兒不畏艱難,行走世界的底氣。

人生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沒有底氣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罷了。

女兒的未來有多優秀,都藏在了父親的影子裡。

陸毅曬女兒做蛋糕場面溫馨:父親這個稱呼不是應得的,而是贏得的

04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父親與女兒的關係,決定了女兒一生的幸福。」

一個好父親,能給予女兒支持和鼓勵。讓她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一個好父親,能給予女兒關愛和陪伴。讓她有富足的父愛去尋找異性更好的愛。

一個好父親,既能引領女兒前進,又能做好女兒永遠的後盾。讓她有底氣去追求和實現自己喜歡的事。

願每個父親都從未缺位,願每個女兒都能被珍愛。

作者簡介:沐風,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6期學員,90後寶媽,一手育兒,一手寫作,一路升級打怪,一路向著詩和遠方前進,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