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先扔掉三年的鐵飯碗,為對賭500萬,又決然放棄未婚妻三年

2020-08-31     我說今史

原標題:男主先扔掉三年的鐵飯碗,為對賭500萬,又決然放棄未婚妻三年

放棄父親退休換來的鐵飯碗,獨自背井離鄉,"不甘平庸"真的能實現嗎?

每個人可能都有那麼一段年輕時候的奮鬥念頭,雖然最後不一定都會成功。有人可能許多多少少如願以償,有人則完全背離初衷,但年輕時,你或者你身邊都一定有人有過"出走"的念頭:走出小鎮小城、到大城市去、北漂、出國、創業……人對於自身的不滿意和對"滿意"的追求,隨處可見,而且往往就會構成一股強烈的衝動。

但是越往前走,知道的越多,也確實越容易放棄這迎面逆風而行的衝動,一帆風順總是少部分人的。社會是一座金字塔,越是平凡的你我他就越被重重的既得利益者站在上方壓抑和束縛著。同時,身後往往都是拉著你不要出去的人居多:父母、親戚,為你提供了一點點積攢成山一樣的資源,告訴你只有留在本地是最舒服的。

不管是上學時代,父母絞盡腦汁攔著你不要去遠處求學,還是工作時代每天托熟人安排崗位……越往前走,你就會發現還有想出走的衝動的人會越來越少,甚至你看見的只有你自己。一旦你自己失去了動力,那麼那些剩下的更少的行者就成了世界上沒有幾個的異類了。

今天讓我感慨很深的是這樣一個小說故事。

林晨是一個內地縣城的年輕人,父親在國營的機械廠上班。在05年的時候,父親趕政策的最後一波退了休,把兒子塞進了廠。然後這個兒子就做了三年勤雜工。

但兒子是懷抱著"出走"衝動的人。他的學歷高中畢業,因為父親用了一生的人情給他求來了一個鐵飯碗就放棄了求學,接受了工作。但他仍然不甘心一輩子做一個靠年齡熬"資歷",憑老恃威的人,他一邊上班一邊按計劃自學著大學內容。果然,進廠三年後,廠子也終於有了個時代變遷的跡象,要把"機械廠"改成"機械公司"。

在已經定勢的老一輩眼裡,一切的變化都是換湯不換藥,但兒子願意抓住這個機會,向負責這個項目的新廠長寫了一份詳細的現狀報告,包括未來可實行的計劃以及具體參數也寫在上面,可謂是個不錯的有實際意義的創新舉動。

按照一般的想法,這也算厚積薄發,那不是他的生活就該得到積極的改變了嗎?但現實恰恰相反。沒有賞識也沒有機遇,第二天就被他所在的採購部的主任在食堂里當眾痛罵了一頓。

——這份報告的命運和兒子想的完全不一樣。它最開始被交給的是小部門的廠辦主任,也就是兒子的頂頭上司,算是響應新廠長改變廠子面貌、鼓勵員工觀察報告的號召,想請上司轉交給廠長。但這位廠辦主任,自然會先提交給自己的上司,也就是採購部主任。

採購部主任主任看到報告的第一反應,就是又驚又怒,他自然已經是個盤踞這個油水職位多年,暗地裡一屁股爛帳的老油條了。

接著,他提著的心放下去:還好不是檢舉揭發。可是他最後跑到食堂當眾撕破臉的怒火又來自於報告中如何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新的採購制度和監督機制的辦法和意見,一方面是他既不懂也不關心,只覺得"反動";另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權力受到了蔑視,好像老虎被人踩了尾巴似的,就暴跳如雷起來。

就這樣,這份報告因為每一層被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流向了幾個與它本身價值毫無關係的地方,若非最後事情鬧大被廠長知道,那就成了千千萬萬被淹沒的意見之一而已。

也正是這種盤踞在頭頂上僵死的利益關係、人情往來、立場對峙,化成鎖鏈勒斷了數年前市場經濟浪潮中許多國營產業的最後一口氣,也勒斷了許多人往前走的動力。如果提交這樣一份利於集體也利於自身的報告都要以磋磨幾十年為前提,前進的成本也太大了,腳步也太慢了。而在以前,不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沒有別的選擇,都只能被環境慢慢拖到老去,成為下一輩身邊的"山"。

這種本質上就是磋磨人的傲慢和守舊,到現在也仍然存在,而且也還有眾多信徒。

"人年輕時都像花兒一樣,但活著活著就成了一截木樁。而且,他們還會忘記自己年輕時的心性,進而老謀深算地為自己的後代安排木樁一樣穩固的生活。"

這句我深深贊同的話,出自我最近發現的一本好書《深情世界》,是今年中國最高文學獎金獲獎作品。

剛剛這個"兒子",就是這部小說的男主角。因為這句話十分亮眼,我查詢了它的出處,發現並不是連作者都不在人世的專家名著,而是一本今年剛剛獲得一百萬獎金的新作,這也著實很讓我意外。

無獨有偶,這個故事給我一種極強的臨場感,因為發生的環境就在最近幾年,讀起來非常容易聯想到自身周邊。既然如此,我肯定也會關心這個出走的兒子在這之後怎麼樣了;情節也確實很不辜負我個人的期望。

這個年輕人,在三年打雜的時間裡自學大學課程的年輕人,中午在食堂遭到了一番示威以後,就意識到這種地方是無藥可救的,下午就沒再去上班。當然,他走的時候,不出意外,沒有夥伴,就和這三年一樣:他總在食堂的偏角吃飯,低調,獨立,不懼怕寂寞,只懼怕平庸,最懼怕的就是自己認可了平庸。

平凡和平庸不是一個意思。任何人都是平凡的,就算是家財萬貫,名聲顯赫的人也都要認識到自己的有限,因為這是一種自知自覺;但平庸是什麼?我們常說拒絕平庸,如果以兒子的想法來說,拒絕平庸就是始終與面前男女嬉笑混鬧的場面保持距離,相信自己是有著另一條道路的一名過客。這條道路就是他心中那份"出走"的夙願。

又好比前些日子聽一位專科學校的老師談起自己的學生。為什麼人們說起專科總是覺得不足以求學?老師說,因為最開始想要獲得更好的學歷和出路的人,總會在同學的鬨笑和嘲諷里放棄獨行向高處的路,所以越往後到畢業,還想要往上走的人屈指可數。但世上畢竟能有人、有背景為之搭上橋用車拖著上坡的人到底不多,想看得更高更遠,大多人還是非要自己走不可。

兒子在這個故事裡的結局,是從縣城獨自走向了省城。並且用紮實的頭腦和心態,為自己謀得了作品精彩的下半部分。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男主角沒有一刀999的外掛;現實的根本殘酷在於等價交換,他也為自己的外掛行為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總之,當生活中的困難和避障向你倚老賣老的時候,我希望你只要敢於對視。生命只有一次,但又有著無數的可能性,正因如此,這個故事的主角才既能給人一種莫欺少年窮的大氣精彩,又會在下一章里震撼讀者的自我。

主角走出縣城的那一刻,這部愛情小說才剛剛開始。很快,他將面臨人生另外一個選擇,是選擇情敵贈予的500萬離開未婚妻三年,還是安貧樂道,去過上一個城市最底層的普通人的一生?

答案在小說《深情世界》里揭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cxQRHQBURTf-Dn5t_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