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一線城市後,求職者去了這些城市

2019-12-19     看三水

隨著經濟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人才對一個地區、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同時,隨著新一線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各種引才政策出台,從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流出至新一線城市的人才越來越多。

12月18日,網際網路招聘平台BOSS直聘在廣州發布《2020人力資本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杭州、東莞、武漢、長沙、蘇州成為2019年求職者離開一線城市後首選的五大城市。

在BOSS直聘發布的《2020年求職趨勢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及「如果換城市發展,您希望去哪裡」時,回答「新一線城市」的人數,顯著高於「一線城市」(42.6%較33.4%)。

圖:一線城市流出人才目標城市前10名(來源:《2020人力資本趨勢報告》)

其中,杭州人才流入勢頭強勁,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杭州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城市經濟快速增長,人才大量湧入。杭州市2018年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356億元,增長15.0%,占GDP的24.8%。電子商務產業增加值1529億元,增長17.5%;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2508億元,增長17.0%;數字內容產業2098億元,增長15.8%。

受深圳產業外溢的影響,從深圳到東莞的人才也很多。由於深圳土地空間較小,很多產業外溢到周邊,東莞近水樓台。近年來,深圳的電子信息等產業向東莞轉移,如華為選擇性遷移部分業務到東莞松山湖,這也是東莞近幾年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東莞與深圳之間的產業聯繫十分緊密,流動融合度很強。當前東莞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尤其是智慧型手機,與世界先進技術的接軌更加密切。

武漢作為教育重鎮,高教力量十分雄厚。長期以來,武漢與珠三角、長三角的人才流動十分緊密。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留漢,也吸引了不少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人才的回流。

2017年初,武漢啟動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工程」,提出力爭「5年留下100萬大學生」,致力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根據當地媒體報道,上述工程實施3年來,留漢大學生數量逐年攀升,2017年達30萬,2018年40.6萬人,2019年1月到10月已有30多萬人。截至今年10月,大學生留漢人數累計已超100萬,這意味著武漢提前兩年完成了目標。

《報告》同時顯示,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化留人的態勢明顯。其中,上海求職者的下一個意向城市較為集中,10.1%的「出走」人才選擇北京作為下一個目標城市;40.3%選擇繼續在長三角區域內部遷移,其中,12.2%和8.7%的人員流向杭州、蘇州。

在珠三角,「出走」廣州的人才更傾向於前往深圳發展,深圳亦是如此。27.2%的人員離開廣州後首選深圳,22.9%的人員離開深圳後首選廣州,50.8%的人才選擇繼續在長三角地區內部遷移。

實際上,從求職者離開一線城市後首選的五大城市杭州、東莞、武漢、長沙、蘇州來看,區域化的特徵也十分明顯。整體上看,區域化留人的態勢十分明顯。

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林小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baRHG8BMH2_cNUgcx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