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每天都去買雞鴨翅,每次只買一個!真相讓網友狂贊

2019-12-20     看三水

佳客隆生活超市,離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不到500米。連續兩年,每天都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來這裡只買一個雞翅或者鴨翅。

超市裡的姑娘們都很疑惑:「人家來買都是一斤兩斤,少說也有八個十來個,這個中年大叔太奇怪了,每次就買一個。」

原來,他買的雞翅鴨翅全被擺上了「手術台」,拿來做神經吻合手術,鍛鍊手指的靈活度和熟練度。他說:「我希望無論是多麼嚴重的病人,出現多麼複雜的情況,到了我這兒,我都能有信心拿下來!」他,就是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袁士翔。

1毫米切口要縫十多針

今年43歲的他,做醫生已經有20個年頭了。兩年前,他開始擔任市十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一職。為了挑起這個重擔,他總是在做各種各樣的儲備,「作為一個神經外科醫生,經常要在病人的腦袋上動刀,手的靈活程度相當重要,通常1個1毫米的切口都要縫十多針,所以一定要『快准狠』,而且手千萬不能抖,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狀態,每天都必須得練。」

為此,連續兩年,他每天都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去醫院旁邊的佳客隆超市買一個雞翅或者鴨翅,用來在高倍顯微鏡下做神經吻合手術,鍛鍊手指的靈活度和熟練度。

自籌資金建立微型手術室

他告訴記者,在醫院做手術,並不是每天都能碰到高難度的手術,「所以平時要有技術儲備,儲備得越多越好,這樣,再嚴重的病人再複雜的情況,只要到了我這裡,我都能有信心把它拿下來,否則就是對病人不負責任。」

為此,袁士翔在家裡、醫院宿舍都建了一個微型手術室,設備都是他自己掏錢買的,包括攝像機和大電視,以及高倍顯微鏡。「攝像機+大電視,感覺和顯微鏡差不多,訓練手眼協調,可以申請專利。」「顯微鏡原價要2萬多,太貴了,我在網上淘了一個。」「這種好的鉗子也要2萬多,我訂了一把國產的便宜點的。」而醫院宿舍里的高倍顯微鏡是醫院配的。每天中午或者晚上,或在宿舍,或在家裡,他至少要抽一個小時來練手。

「這個練習要每天持續不中斷,一旦中斷了,肯定手就沒有那麼熟練了,上了手術台熟練程度是騙不了人的。」

他的日常生活每天就是看診、查房、手術……加班是常態,一上手術台就是幾個小時,最長的10來個小時。而在手術室過生日則是家常便飯。今年生日那天,他在手術室度過了他43歲的生辰,「這次還算比較給面子,沒有在大半夜。」他笑著說。

從不買菜卻熟知雞翅鴨翅價格

袁士翔說,他在家裡從來不買菜,但是對雞翅、鴨翅的價格卻很了解,「鴨翅便宜很多,1.6~1.9元一個,雞翅膀則要兩三塊錢。」他說自己很討厭肉的那種腥味,最怕去菜場,但還是要經常去買,「為了做手術沒辦法」,「鴨翅膀很腥,每次買回來後,我都要對著水沖很久,都要衝到沒有腥味時才開始做手術。」

市十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易靈敏這樣評價他:「他是一個很敬業的人,對待技術精益求精,甚至達到了痴迷的地步,就像追求武功的最高境界一樣,他在追求技術的道路上越走越痴迷。」

「平時,他在地鐵和公園裡也救助了很多素不相識的人,直到事後被救者(家屬)打電話或者找到醫院來感謝,我們才知道這些事。」易靈敏說。

來源:廣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MB9Im8BMH2_cNUgP-w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