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驟至
2484名廣東醫護馳援湖北
他們的手
擦過汗,抹過淚,救過命
每雙手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點擊圖片進入H5
一起看看首批收錄的醫護手印
聽他們講述抗疫的故事
為英雄立傳,為城市立心,為未來立志,是每一代人的責任。
廣州日報製作了大型全媒體產品,收錄多位援鄂醫護的手印和心聲,記錄這段難忘的歷史。
3月下旬,廣州日報啟動「手印·銘記」大型活動,採集所有廣東援鄂醫護人員的手印,記住、傳頌這些手印背後的故事。(詳情戳鍾南山帶頭,廣東2400餘白衣戰士一起做了這件事...... )
鍾南山院士的「1號手印」
6月9日是國際檔案館日
抗疫英雄的手印將移交
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永久收藏
6月9日上午,由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廣藥集團協辦的「手印·銘記」——抗疫英雄手印移交儀式將拉開國際檔案日的活動序幕。
據悉,此次移交進館的手印包括廣醫一院、中山一院、中山三院、南方醫院、省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二醫、省中醫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藥一院100位援鄂醫護代表的手印,其中1號手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手印。「手印·銘記」活動共採集2484位廣東援鄂醫護人員手印,其餘2384份手印將陸續進館。這些珍貴的手印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歷史見證將永久被廣州市國家檔案館收藏。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致辭時介紹,為了銘記這段歷史、致敬最美勇者,廣州日報做了兩件事:一件是發起「你的名字我的榮光——城市禮遇」活動,讓2484名馳援湖北的廣東醫療隊隊員的名字,登上「小蠻腰」以及全廣州的大屏。通過全媒體立體傳播,讓更多的人銘記這場戰疫、感謝這些英雄。這是我們這座城市對英雄的禮遇。
第二件,是廣州日報社在廣州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聯合廣州市新聞辦公室、廣州市衛健委、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各大醫院、廣藥集團等共同發起「手印•銘記」系列活動。活動採集鍾南山等名人手印以及2484位廣東援鄂醫護人員手印,連同他們的手印照片、參與醫護批次等珍貴資料,由廣州市國家檔案館開闢專區永久珍藏。
廣州市國家檔案館館長馮秋航表示,在第十三個國際檔案日這一天,見證第一批100個手印入館珍藏,意義重大。這些珍貴的檔案背後,是一位位最美逆行者以非凡的勇氣、過硬的專業水平捨生忘死、以身報國的英雄故事,令人敬佩!衷心感謝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廣州醫藥集團收集了英雄們的手印並移交進館,讓英雄的事跡和精神永存於此,激勵著我們和後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領隊、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益鋒感慨道:
今天來到現場的醫務代表只是廣東2484名奔赴湖北前線的醫療隊員的縮影。廣東每一支醫療隊、每一名隊員在抗疫一線都不畏艱險,奮勇向前,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先進人物,譜寫了一幕幕的感人故事,為抗疫戰爭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同時在廣東大後方,還有許多戰友與我們共同拼搏,眾志成城戰疫魔,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生命讚歌。這些日日夜夜,不斷深厚的醫患情,守望相助的戰友情,火熱熾烈的家國情,時時刻刻感染著我們,溫暖著我們。我們深深為能在國家需要時,踐行救死扶傷的職業使命感到無上光榮。」
讓我們一起銘記
這一雙雙托舉生命
還我們歲月靜好的手!
H5出品: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中心、全媒體技術研發部
H5策劃:王曉雲、黃婉華、何超
H5設計:譚惠蘭
H5技術:張振陽、曾奕珊
手印資料搜集整理:粵傳媒運營中心祝勇、田娜、倫瑩瑩等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雪華、王婧、任珊珊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莊小龍、蘇韻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