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人最嚮往的一場party:魏晉時期王羲之的蘭亭雅集

2020-02-07     文藏

如果可以穿越回去,哪場雅集是文人們最想參加的?排在第一位的當屬1666年前琅琊王羲之號召發起的那場聚會。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初春,煦風和暖,右將軍王羲之與陳郡謝氏、潁川庾氏、高平郗氏、太原孫氏等一眾名士42人在會稽蘭亭行列坐放言,曲水流觴,飲酒賦詩。這千古一聚,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書法史乃至整個文化史中都寫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在「遊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的同時,他們達到了文人最嚮往的「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瀟洒境界,卻又痛快真實的表達了自己對「一死生」無法掌控的無助。

元 趙孟頫 《蘭亭修褉圖卷》 25x429cm 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雅集上,伴隨流觴曲水,二十六位名士飲酒作詩,另外王獻之等十五位未能按時交卷,依照規矩,各自罰酒三杯。

這些詩歌彙集成《蘭亭集》其序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元 趙孟頫 《蘭亭修褉圖卷》局部

中國歷史上,從西晉滅亡到東晉建立的這段時期,國家政權分裂,階級矛盾和民族鬥爭都很尖銳。東晉帝室對於幾個豪強士族既依賴又防範,這是東晉統治集團內部最主要的矛盾。

唐寅 蘭亭雅集圖 立軸 設色絹本 152×64cm

由於「魏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政治之動亂造成思想之巨變。經學早已軟弱無力,玄學遂上升為當時的主流,並與外來的佛教相結合。東晉和南北朝,表現出儒佛道玄四家分離結合,鬥爭調和等現象,在思想發展史上是戰國諸子大爭鳴以後的又一次大爭鳴。

傅抱石 乙酉(1945年)作 蘭亭雅集 鏡心 設色紙本

東晉政權的建立,使長江流域處於漢族政權控制之下,對抵抗北方少數民族的侵入、保護長江流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作用。既有唯心論的思想基礎,又有大地主所有制的豪門經濟物質基礎,清談玄學遂成為魏晉士人的一種思潮。

晉 王羲之 蘭亭序 馮承素 摹(神龍本畫心 )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酒及藥之關係》中說:「曹丕的一個時代可以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者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魏晉一度達到文化藝術表現的高峰,而與這種文化藝術繁榮相適配的是魏晉時期的名士輩出及這些名士的精神氣度。魏晉開闢了一個自覺的樣板,此後四百年間,這種意識一直充斥著士人的精神世界,這種自覺又與玄學相聯繫,構成了中國文化史上最有特色的魏晉風度。

明 益宣王重刻《蘭亭圖》卷 紙本

文人雅集是那個時代永恆的話題,從石崇的「金谷詩會」到王羲之的「蘭亭雅集」,名士的聚會和吟詠唱答在整個魏晉從來都沒停止過。尤其是永和九年的「蘭亭雅集」,更因為王羲之及其書法著作《蘭亭序》,使這次雅集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內容整編自:一凡《蘭亭——他和他們心中的聖地》《藝術品鑑》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MSQJHABgx9BqZZIua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