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
188年,漢宗室劉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繼任。211年璋邀請劉備(161年~223年)入蜀,214年,備占據益州,219年進駐漢中,自稱漢中王。同年,留守荊州的關羽被孫權軍襲殺。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又稱蜀漢。漢置益州,劉備時期有人口94萬,兵10萬。為爭奪已失的荊州,於222年出峽,夷陵之戰,敗退入蜀,劉備病死。223年劉禪(207年~271年)繼立(223年~263年在位),諸葛亮(181年~234年)輔劉禪。亮227年率軍進駐漢中,同魏展開爭奪關隴的激戰。228年,諸葛亮北伐開始,以後三年,亮又屢次北伐,都由於軍糧不濟,沒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病死軍中。亮死後,蔣碗、費禕、董允等人相繼為相,因循守成。258年以後,宦官擅權,政治腐敗。姜維北伐,勞而無功。263年,魏滅蜀。歷二帝,共43年。
劉備在人緣方面有些類似劉秀,但綜合能力要比劉秀小許多。諸葛亮文采不如曹操三父子,政治才能應該與曹操類似,軍事才能略高於曹操,諸葛亮是技術天才,擱到現在會是一個發明家或傑出工程師,也許會成為一個科學家。自恃才高,肆意妄為(每個人都需要戒欲,天才更需要戒欲,不然危害是很大的),竟然去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同樣的漢族人口,同樣的農耕生產模式,魏國人口數量是蜀國人口數量的5倍,這讓魏國戰爭潛力基本也是蜀國的5倍,魏國與蜀國綜合力量差異已經較大了,縱使天才的諸葛亮也是無法改變局勢的,諸葛亮在做著無法實現的事情),多次主動北伐曹魏,而不是防禦曹魏,帶來蜀國人力財力虧損,危害了漢族人口在蜀國地域的發展。這也促使司馬懿的崛起,為司馬氏篡權奠定基礎,進而帶來了幾乎滅亡漢族的五胡亂華時期。諸葛亮的理想行為是;把全部精力用到發展蜀地方面,剿滅西南夷,而不是七擒孟獲的心攻,繁衍漢族人口,擴大漢族人口在蜀地的生存空間,從而增加蜀國綜合國力,成為一個對漢族人口發展有較大貢獻的天才。
征服孟獲前的三國地圖
征服孟獲後的三國地圖,蜀國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是三國中最小的,首先被滅,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