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718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之前聽說一種說法,在美國說到「中國媽媽「就是一種調侃諷刺。在外國人的眼裡,
「中國式媽媽」
是
管教孩子很嚴厲的家長
;是為了孩子讀大學而買房子的
焦慮者
;是會在國外超市大包小包買一堆東西的
瘋狂掃貨者
……
在他們看來,中國媽媽最大的
共性
就是
愛攀比
,因為她們還特別喜歡說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優秀,哪哪都比你好,你怎麼就不如人家呢」!
我把這個國外的說法講給閨蜜聽時,她說:
「人家說得對啊,仔細想想中國媽媽中有一類就是喜歡攀比。從孩子上什麼幼兒園到孩子考試得多少分,從孩子上什麼興趣班到得了什麼獎項,媽媽們總是喜歡跟自己的朋友,或者左鄰右舍炫耀。且不說物質上的,就光是從孩子方面就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愛攀比,而且從來不考慮孩子的感受。若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清楚,因為我就是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
閨密一席話,把我說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我忽然覺得,好像大家的的確確一直生活在這樣的怪圈裡,不管好不好,都一直存在著。
媽媽的攀比給孩子帶來了什麼?
1、孩子容易自卑、焦慮
閨蜜說:
「作為是一個深受這種教育影響的中國孩子,媽媽的攀比就像是一塊壓在身上的大石頭。從小開始,壓著上了小學、中學、大學,到談戀愛、結婚,這塊石頭好像總是搬不走。」
熱衷攀比的教育方式,也許可以讓孩子做出一些讓人們期待的事情,但是這種比較其實給了孩子一個暗示:一類是
「如果你優秀,你就必須要保持你的優秀,否則一旦別人超過,你就不優秀」
;另一類是
「你不夠優秀,總是比不上別人,總有人比你優秀」
。
因此,常常被比較的孩子,容易因為
「不如別人」
而變得自卑,也會因為要保持優秀而變得焦慮。
2、說話誇大其詞,行為上攀比、虛榮
我的一位同學小李,上學成績屬於中等。但他媽媽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時刻散發著一種氣場
「我兒子很優秀」
。後來才知道,他的
「優秀」
來源是他的鄰居,那位同學學習成績比較差,於是很不幸地被選中成為了小李的
「參照物」
。
多年後,我了解到
那位同學在大城市打拚,年薪在50萬
以上,很少回家。而小李通過家裡的關係,進了本地一家
穩定的國營企業
。不需要過多的打拚,生活上沒有太大的壓力。但在小李看來,他的生活要比那位同學好很多。
經常與其他人說起:「
你知道我那個鄰居吧,在外面也沒個落腳的地方,始終是大城市的過客。你看我這全身上下,開的車、住的房,哪一個不比他強」。
那一刻我會覺得,真的很不幸,那位同學被選中成為了
「參照物」
。
媽媽的攀比也許起初是好意,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加優秀。但這樣的方法,需要的是一種
巧勁,
使用不當,孩子會通過媽媽的言傳身教成為
另一個「媽媽」
的樣子。
不攀比,讓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會把
孩子的優秀與否,選擇與他人進行比較
,似乎只有比別人好才是真的優秀。其實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優點,不能因為某一項而
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資質
。而且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不同的孩子。所以想要知道孩子是否優秀,只需要與他以前的成績比較就可以。
孩子的優秀,不是家長通過與別人比較就會變得更優秀,而是在他比自己之前的成績優秀時,家長給予肯定與鼓勵,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小侄子的學習屬於中上,在班級中不屬於成績優秀的孩子。但是表哥對這一點並不著急,他跟我說:「
學習的成績並不是證明孩子優秀的唯一點
」。所以我認為侄子的童年是過得非常快樂的一點。
他其實學習東西特別快,有段時間喜歡學習滑板,剛開始的他連平衡都掌握不了,連5米都滑不到。但是一周以後,他可以滑著滑板自由地在小區里穿梭。每天只是放學之後的一點時間在練習,但他能夠很好地掌握,與
一周之前相比較,我認為一周後的他是很優秀的。
所以
尊重孩子的天性
,能看到孩子發光的點,然後讓孩子把擅長的東西發揮到極致,其實也能擁有很優秀的孩子。
媽媽來叨叨:
之前看過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報告:
「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較的行為」。
其實這種情況下中國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非常的正常。因為每一代父母都是從上一代父母的影響中而來,只希望新一代的父母能夠看到孩子更多的優點,讓他發揮他的價值。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爸爸媽媽,我不害怕受委屈,害怕的是沒有尊重」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愛學習」,3歲寶寶的表現,愁壞媽媽
強勢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娃,從《隱秘的角落》看如何教育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ZCx3MBd8y1i3sJec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