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把抱怨當成了常態

2019-07-27     西清悅Love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很多人喜歡跟親朋好友抱怨,以發泄不滿情緒。適當的抱怨的確能對人的心情起到舒緩調節的作用,然而有些人卻把抱怨當成了日常習慣,隨便一件小事也能讓他抱怨個沒完沒了,讓周圍聽到的人也受他們感染,變得不開心起來。

鄭坤是單位新來的同事,他剛到單位的時候,大家都對他很友好,出去聚餐或是遊玩都叫上他,可隨著與他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大家發現,他這個人簡直負能量爆棚,無論什麼事只要不合心意就能讓他抱怨半天,旁邊聽著的人都覺得好累。

跟他工位相鄰的張彤是直接受害者,拿張彤的話說,我耳朵都快被他的抱怨磨起繭子了:工作完不成抱怨領導給定的任務太多,不體恤下屬;自己上班遲到了抱怨公司上班時間不能挪到九點,自己早上起不來;中午去食堂吃飯沒打到自己喜歡的菜,抱怨食堂人多打菜窗口少;抱怨路況、抱怨住房、抱怨室友、抱怨朋友……張彤說,就因為坐得近,我簡直就成了他的垃圾桶了。

有一個周末,大家商量出去散心,選來選去,最後決定去近郊燒烤、然後打球。結果那天天氣特別熱,路上還有些堵車,大家都覺得有些餓了,可距離目的地還有很遠,於是鄭坤又開始抱怨:抱怨太陽太曬,這種天出來就是受罪;抱怨組織者計劃不周,挑地方就不能提前查查周圍路況嗎……周圍的人都被他弄得煩躁不已,就連之前心態很好的同事也開始覺得窗外的景色失去了看頭,最後到了目的地,大家也都覺得沒了興致。類似的事情不只發生了一次,後來,同事間再有活動都沒人叫他,他漸漸地被同事們疏遠了。

其實,喜歡抱怨的人並不快樂,也經常會給周圍人帶來煩惱和壓力,那為什麼他們還愛抱怨呢?

通過調究,心理學家總結出愛抱怨的人身上往往具有以下特徵:

1. 不合理的期望。抱怨最直接的誘因是對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不滿。他們內心有一個標準或期望值,當外界的變化與自己的期望有落差時,他們因為不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標準,所以往往感到痛苦,需要用抱怨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比如很多因循守舊的人之所以愛抱怨,就是因為他們總愛堅持用過去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來面對當下的生活,不能學會欣賞並接受新事物、新變化。當外界環境變化時,他們無法適應,感到被社會遺忘,時間久了就養成了抱怨的習慣。

2. 缺乏自信和行動力。抱怨別人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因為把過錯推到別人頭上,自己就仿佛沒有責任了。事實上,一個不敢承認自己缺點和失敗的人,只能說明他缺乏自信和行動力。

過多抱怨只會使人失去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機會,甚至會陷入越抱怨越失敗的惡性循環中。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優秀,就應該停止抱怨,樹立信心,以頑強拼搏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3. 不當的情感表達。喜歡抱怨的人常常把抱怨當作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比如父母抱怨子女工作太忙太拚命,其實是想表達對子女的挂念;妻子抱怨丈夫不顧家,其實是希望他能多陪陪自己……可惜被抱怨的人並不總能聽懂抱怨背後的情感,他們很容易將抱怨理解為批評指責,然後針鋒相對,最後演變成一場「戰爭」。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抱怨只是為讓自己心安。這種抱怨是自私的,它將自己的壓力強加於別人身上,強迫對方與自己一起分擔,於是給別人也帶來了不愉快的心理體驗,而這樣的人,必定是人人敬而遠之的。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牢騷滿腹者,不妨轉換一下心情,讓樂觀主宰自己,心情肯定會一下子好起來。

中國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高興地將畫掛在客廳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牡丹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去預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要畫的朋友,既然牡丹代表富貴,那麼缺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他的解釋,覺得有理,又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一幅畫,因為看的人不同,便產生了不同的看法,這就是不同心態所起的作用。

生活中有許多人,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境,他們從來都不會說抱怨消極的話。相反,他們總能尋找希望和勇氣,積極努力,戰勝一切困難。同時,他們也能用幽默輕鬆的話語去詮釋生活中的苦難,讓人覺得和他們相處起來溫暖又開心。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停止抱怨,增強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魅力,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愉快地正常運轉。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留言評論,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謀劃哥小課堂,工作職場、生活情感、福利娛樂一網打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dvvO2wB8g2yegNDOb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