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澤民同志193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聞喜縣委組織部部長,抗日游擊隊政治部主任,中共夏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康傑支隊隊長、政委,1941年任中共條西地委書記,太岳五地委、三地委書記兼太岳五分區、三分區政委,新中國成立後從北京市調入外交部工作,先後出使了匈牙利、幾內亞、埃及、泰國和美國五國。柴澤民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外交家,他的紅色家風在民間傳為佳話。
父輩重商德 家訓傳兒孫
聞喜人在外經商,不論是當東家,還是當掌柜,當學徒,做店員,都有自己的家規,特別講究商德。柴澤民的父親忠厚誠實,崇仁守義,明禮誠信,教子有方。他將祖上傳下的家規進行了充實:
一、行仁德。
立身須修德,待人要仁愛;創業需勤儉,貧苦要溫恤。
二、重道義。
為人重道義,德高受人尊;見義而勇為,交友情意重。
三、懂禮法。
禮儀與廉恥,為人要記清;遵紀與守法,相傳不能忘。
四、有智慧。
為人要立志,志大功可就;寶劍欲鋒利,全憑磨礪出。
五、守信用。
為人要立身,信義是根本;誠懇而守信,篤實而嚴謹。
六、要忠誠。
為人要忠誠,老幼皆尊重;忠誠講義氣,忠實而職守。
七、盡孝道。
為人要慈善,百善孝為先;行孝而不輟,孝心是關鍵。
八、好友愛。
為人要友愛,交友很要緊;親戚與鄉鄰,團結要和親。
九、樂善施。
樂善而好施,中華好傳統;柴氏眾後裔,世代要傳承。
十、知廉恥。
立身要清白,行止需端正;廉士不辱命,知恥近乎勇。
十一、勇擔當。
臨危不懼怕,男兒當自強;見義要勇為,以身來報國。
十二、懂感恩。
飲水要思源,勿忘先祖恩;知恩要圖報,良風永傳承。
民國以後,華夏大地連年征戰,烽煙四起,政權不斷更迭,四川更是戰亂不斷,生意難做,人民生活痛苦不堪。無可奈何,柴澤民的父母只好帶他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回到老家聞喜縣城。父親回家不久,即身染大病,一病不起,留下柴澤民這個遺腹子便撒手人寰了。
由於家庭貧困,生活艱難,柴澤民兩個哥哥,都沒有讀什麼書,早早離家外出,自謀生路。這兩個哥哥仍然走的是父親走過的路。二哥名叫柴愚,字子直,先到太原當學徒,因工資微薄,難以餬口,又跑到陝西當了兵。後經人介紹,加入馮玉祥在耀縣辦的三民主義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到楊虎城十七路軍做了文書。由於西北軍經常發不出餉,他又到一家飯館管帳。三哥名叫柴喜,字欣齋,由人介紹到康定當學徒,靠販賣藥材為生。兄弟兩個,不論做什麼,都謹記柴氏家訓,認認真真幹事,清清白白做人。
母親支持他拿起槍桿子同日寇鬥爭
日寇侵華戰爭的毒焰遍及晉南大地,抗日游擊隊的健兒神出鬼沒不斷給日寇以沉重的打擊。柴澤民是河東抗日游擊隊的組織者和主要領導人。日寇為了鎮壓抗日軍民,抓到抗日骨幹分子就將頭顱砍下來,裝在木匣里沿村恐嚇,或掛在城頭上示眾。
日寇為了撲滅抗日的烈火,在河東地區的主要道口、城門上都貼滿大幅布告,以1000元現大洋的懸賞,捉拿游擊「匪首」柴澤民。聞喜縣城許多人圍著看布告,他的母親湊上去打聽出了什麼事。一個自衛隊員將她拉到一邊說:「老嬸子,你怎麼還不走,布告寫著要捉澤民啦!」這個自衛隊員雇了輛馬車,載著她混出了縣城,安置她到距縣城五十多里的蔡村暫住下來。
一天,柴澤民母親決定回到自己家裡去看看。她一個人徒步從張家莊回到縣城,走到家門口時幾乎暈倒在地。哪裡還有什麼家?日寇抓不到柴澤民,惱羞成怒,把他家的房子拆個精光,留下了一堆瓦礫。
鄰居們圍上來問長問短,有的慷慨相助,有的同情憐憫,也有的冷言冷語說是她兒干八路闖了禍,把個好端端的家給毀了。柴母對關切同情者表示感謝,對冷言冷語者也不惡不嫉。她說:「日寇進中國毀了多少個家,有的人並沒有參加八路軍,但他們的家也給毀了。澤民參加抗戰正是要把日本侵略者給趕出去,保衛咱們的國家。日寇毀了我的房子,我憤怒,我恨那伙強盜,但我不為澤民參加抗戰後悔。」
為中國走向世界牽線搭橋
柴澤民的父親一直奉行「和氣生財」「和睦鄉鄰」的家教。建立和諧友好的睦鄰關係,一直是柴澤民的人格魅力和家風傳承。
美國舊金山市市長不幸遇刺身亡。按照慣例,作為外交官只需發唁電哀悼慰問便可。但柴澤民卻放下手中的工作,親自飛往舊金山悼念。當新市長看到風塵僕僕的中國大使時,不禁又感動又驚訝。
柴澤民握住對方的手說:「請你接受我對前市長的深切哀悼,以及對閣下出任新市長的真誠祝賀!」
新市長感動萬分,稱讚道:「真是神速,大使先生,你是我上任後見到的第一個外國人!歐洲有一句諺語,當我草堆起火的時候,我認識了自己的朋友。」新市長取出一把4英寸長的鑰匙交給了柴澤民:「這是我市最尊貴的禮物,這是前市長留下來的,我還沒有來得及做新的,有了它,你可以作為我們的榮譽市民,隨時都可以成為舊金山的貴賓。從此以後,我們舊金山保證不同台灣國民黨政府來往。」
就這樣,柴澤民用真摯的情誼打動了異國友人的心,他高興地握住新市長的手說:「市長一言,火箭難追!我相信你不會食言的!」
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友好,新市長提出與上海建立友好城市關係,柴澤民立即向國內報告,明確提出中美兩國開展省、市建立友好關係的建議,彼此友好往來延續至今。
在柴澤民的精心運作下,中美結對友好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大加快了建立兩國友好關係的步伐,也有效地架起中國與世界人民建立友好關係的橋樑。
沒住過一天官邸的駐外大使
柴澤民從解放北京參加市政府工作做秘書長開始,到後來調外交部當大使,再到後來當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領導,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為國為民服務。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期間,因事務繁多,文件如山,他乾脆在辦公室支了一張床,一周幾天都住在辦公室,這樣有什麼公文急件,也就不用由機要秘書再往家送,在辦公室就處理了。
柴澤民在海外任職大使期間,在埃及和美國都有大使官邸。大使官邸和使館通常都不在一個地方,官邸主要是大使居住和接待、宴請重要賓客的地方。但他無論在哪個使館工作,都從來沒有住過大使官邸一天,平時都住在使館裡,只有重要活動才開啟官邸,比如舉辦活動或會見宴請重要賓客,待活動結束後,他再回到使館繼續工作和休息。他說這樣既不脫離群眾,又方便夜裡隨時起床處理國內的緊急機要電報,也省卻了往返取送文件的不便。他說,住在使館,更方便和來到使館的外國和華僑朋友們見面。他不願意搞特殊化,始終保持勤儉節約和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
柴澤民在泰國大使館工作期間,東南亞的華僑非常熱情,華僑和使館間交往遠比其他國家密切,熱愛祖國的華僑經常給使館送來燕窩魚翅等名貴禮品以及泰國著名的白銀器具和名貴的鱷魚皮製品。和他在其他國家使館工作期間一樣,他收到什麼樣的禮品,都統統如數交給使館工作人員登記上繳入庫。他一生勤儉,飲食和生活方式極其簡樸。他是山西人,山西人有麵條吃就足夠;他不抽煙不喝酒,有很好的條件也不沾這些東西。
有記者問他,您一生出任歐、美、亞、非多個國家大使,一定積累了許多財富,不知您將給後人留下些什麼能夠繼承的東西?他聽後點了點頭,接著便開懷大笑說:「我在國外確實接受過一些國家元首或國際友人贈送的一些禮品。但我是黨和國家任命的大使,我代表的是中華民族這個光輝形象,因此我只能把這些禮品上交國家。至於能夠留給子孫繼承的,只有我平生收藏的最珍貴的書籍和報刊資料。在國外,我一無帳戶,二無存款。因為我是一個靠工薪維持生活的幹部,更要成為一位奉公守法的工薪階層成員。唯一留給後人可以繼承的,只是我在黨多年培養下煉成的品格和我一生為之奮鬥而未竟的共產主義事業!」
柴家的子女沒有特權
柴澤民女兒柴燕瑛說,父親雖配了專車,可他們五個子女從來沒沾過專車的光,「誰家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事情,有個車畢竟方便,但父親就是不讓坐。他會說,國家給他配車是用來工作,不是享福的。如果想坐,自己賺錢去買。」
柴澤民經常對孩子們和同志們說:「我回想起曾與自己一起戰鬥過的許多革命先烈,他們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把人生最寶貴的生命都無私獻了出來,這為了啥呢……我柴澤民說啥也不能被糖衣炮彈打敗,一定要以一個真正的、大寫的共產黨人形象,繼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持革命晚節!」因此,他多年來毅然頂住了各種誘惑和拉攏,不但自己潔身自律,而且也嚴格要求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
在美國工作期間,全美華商會的僑領,美國華人婦女聯合會的僑領,都向柴澤民暗示他們願意協助他的兒女來美國讀書深造。每逢遇到這樣的示意,柴澤民總是婉言拒絕,並告訴華僑朋友們:「我的兒女全都靠他們自己,他們是不是能成才,由社會實踐去檢驗,他們能不能到海外去學習深造,全靠他們自己的努力。但只要我在美國大使館工作一天,他們就一天不能借我的光來美國學習進修。」
柴澤民的子女回憶說,這可絕不是說說而已的虛偽表態,因為中央當年作出過幹部子女不得經商出國的規定,而父親向組織立了軍令狀,所以子女輩當中,沒有一個在美國留學或工作的,這是事實。父親回到國內,其外孫女和孫子上學時,雖然通過他在市教委的老下級可以很容易去上北京最著名的景山學校,但做子女的卻從來沒有過請父親去找人請託的想法,大家都知道他是不會去為了私情而去開這個口的。
孩子們在他的薰陶和教導下,個個也都是好樣的,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畢業後自找工作,沒有一個憑他的關係送出國外留學的。他對孩子們說:「要想靠我幫助你走後門,門都沒有!」
(選自《新湘評論》)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周熱文
【英模故里行】魂歸黃茅嶺
致敬!80多年前用腳步丈量信仰的人
天岳書院:一座不平凡的紅色書院
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